朱元璋費盡心思留下一本家書,朱棣看到這本書後,找到了造反理由

明朝是由朱元璋一手建立的,他在登基之後也沒有貪於享樂,而是盡心盡力發展國家,並且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能坐穩江山。他最初的時候是想把江山交給自己的大兒子,但是他的大兒子沒那個福氣,很早就去世了,照理來說他應該傳位於其他兒子,但是因為對大兒子的偏愛,所以他私心裡還是希望能扶持大兒子的後代坐上皇位,於是他的孫子朱允炆就成為了儲君。

朱元璋費盡心思留下一本家書,朱棣看到這本書後,找到了造反理由

朱元璋的其他孩子即便心裡嫉妒但是也無可奈何,畢竟他是皇帝他說了算。不過朱允炆沒有自己的父親那麼爭氣,他天性懦弱膽小,行事雖然不至於太荒唐但是也沒什麼出彩的地方,他身上除了高貴的身份之外也沒什麼優點,皇位落到這樣的人手裡很多人自然就生出了別樣的心思。朱元璋在世的時候還能鎮壓一二,他去世之後很多人的野心就顯露出來了,朱棣就在其列。

其實比較起來朱棣顯然是更適合的皇位繼承人,首先他有能力,只是一個藩王的時候就壯大了自己的勢力。其次他比朱允炆輩分大,朱允炆的父親也只是準繼承人,按道理來說他做皇帝更加名正言順,但是這一切都比不過朱元璋的旨意。

朱元璋費盡心思留下一本家書,朱棣看到這本書後,找到了造反理由

朱允炆上臺之後要是謹小慎微便罷了,畢竟他已經稱帝,朱棣要是敢起兵造反的話那就是謀反,要被天下人唾棄的,可是他上位之後還沒打好基礎,就想著要削藩,他心裡也害怕自己的叔叔們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尤其是朱棣。但是他忘記了,朱棣哪裡是那種任由他拿捏的軟柿子,他的行為徹底惹惱了朱棣。

其實朱棣在起兵之前也很困擾,畢竟自己如果師出無名的話會被別人指著脊樑骨罵,於是他就想找出朱允炆的錯處,以便自己有出兵的理由,不久之後他就在一本書裡面找到了。這本書是朱元璋留下來的,是一本家法,這本書裡面的內容多是一些規章制度,主要就是為了約束從前的那些皇親國戚,免得大明朝從內部開始腐朽。

朱元璋費盡心思留下一本家書,朱棣看到這本書後,找到了造反理由

朱元璋還是一個普通人的時候身上就有很多良好的品質,比如說好學,他遇見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就會去請教別人,即便是成了皇帝之後,他對自己和親人的要求還是很嚴格。他從軍多年,深知管理國家就和管理軍隊一樣,要有明確的章程制度,於是他為了維護江山的長久穩固,他著手製定了《大明律》。

之後為了約束皇室中人,他又專門找人寫了《皇明祖訓》,家法中的所有內容都是為了約束皇室的子嗣,他當時完全想不到,這本書在未來會成為將朱允炆拉下皇位的利器。為了寫這本家法,朱元璋當時在全國範圍內找了許多對於律法有所鑽研的文人,之後將這些人聚集在一起,耗時四年完成了這本書,這還只是雛形,最後由他對家法進行最後的審閱和修訂,完成本被送到禮部製作成書籍。

朱元璋費盡心思留下一本家書,朱棣看到這本書後,找到了造反理由

他一開始寫這本書是為了讓自己之後的繼承者能夠穩坐江山,但是最後事情的發展卻超乎他的意料。朱允炆登基之後並沒有循規蹈矩,他迫不及待地開始了削藩運動,希望自己能夠獨攬大權。

而朱棣在看家法的時候就看到了朱元璋曾經首肯的一句話,那就是:“如朝中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 。。。後世子孫不能變更祖宗之法。”看完之後他十分高興,因為自己有了出兵的藉口,他和朱允炆實力懸殊,不久之後就攻下應天,成為了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