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早已超越了“追星”的意義

網上可知,“追星”一詞出現於1989年,被定義為少男少女對偶像的崇拜。

我覺得“崇拜”這個詞,也應該與時俱進一下,需要換一種說法了,如果沿用這個解釋的話,我真的不追星。

王一博,早已超越了“追星”的意義

早已過了追星的年齡,更不會輕易地被某些膚淺的“媚粉”行為所蠱惑,社會這所大學教給我太多東西了,魑魅魍魎,網上什麼沒見識過?

這就是成熟了的好處,一切求穩,求實,求個心安理得,求個光明磊落。

比起心動,會更喜歡心安;比起喜歡,會更喜歡偏愛。只喜歡有結果的事兒,只喜歡和說話算數的人交往,只喜歡和直率坦蕩的人做朋友。

漸漸也就發現,讓人舒服是一個人最高的魅力。

這個舒服不是見風使舵、不是油嘴滑舌、不是八面玲瓏,是做事講道理、是說話有尺度、是做人有分寸,也許只是一個無意的眼神或動作,就能讓人感到這個世界的溫柔和暖意。

王一博,早已超越了“追星”的意義

所以,考古過王一博出道這幾年的表現後,便總是會禁不住感嘆:竟然真的有這樣純粹的男孩子,所有的行事準則都是發自本心,出於本意,不完美但卻讓人心折。

欣賞他,完全是因為他真的讓人看著舒服,不做作,不虛偽,下意識的小表情和小動作都透露出這個人內心的良善與孩子氣,越深究越淪陷,越考古越欣賞。

都說,喜歡一個人,

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

對我來說,除了不是由顏值開始外,其它的,都極認同。

王一博,早已超越了“追星”的意義

看過很多人的留言,上至奶奶粉下至中學生,無一不在表達著對王一博的喜愛與讚歎,同時更心疼他的處境與身體,大家關心的不是他飛得高不高,而是累不累、開不開心。

這是隻有對家人才會有的關心,王一博早已超越了“追星”的意義,成為了所有欣賞他的人的家人般的存在。

可能仍然有人不解,為什麼?為什麼是他?為什麼大家會這樣欣賞他?

王一博,早已超越了“追星”的意義

借用一段話來回答:

我崇拜生活裡的真誠,喜歡歲月驗證過的友情,敬仰與人為善的知己,感恩生命裡不離不棄的任何生命,更深愛這種細微之處見證的人品。

只有走過歲月的人,才知這種人品的可貴;只有經過風雨的人,才懂這種坦蕩的高貴;也只有同樣真誠善良的人,才更明白這種心性是多麼難得。

王一博就是集多重矛盾於一身的人,時而高冷,時而調皮,時而像個孩子,時而又變成了大人。這種純粹與真我,讓欣賞的就會特別欣賞,不喜歡的也會特別不喜歡。

他身上自帶光芒且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讓人能從他身上汲取陽光般的溫暖和力量。

所以,這種欣賞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追星,而是另一種層次上的自我鞭策與成長,就像有人已經總結好的:

謝靈運追曹植,把自己追成了山水詩鼻祖;

李白追謝靈運,把自己追成了詩仙;

杜甫追李白,把自己追成了詩聖;

張籍追杜甫,把自己追成了樂府詩高手……

你看,這種高層次的“追星”,是追著星光奔跑,讓自己也成為別人的“追星”目標,而這,正是欣賞王一博的人正在做的事兒,至於未來會怎樣,用力走下去才知道,先變成更好的自己,就是人生的方向。

路還長,別慌張,不畏將來,不念過往,不枉來人間走一趟,這是從他身上感受到的青春朝氣與積極向上的果敢剛毅。

行者無疆,強者無畏,智者不惑,王一博一直在做最好的自己,我不追星,但我很欣賞這樣的王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