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臨死發三毒誓血飛白練、六月降雪、抗旱三年,背後有何深意!

引言

李商隱在《賈生》中寫道“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在科學還沒有充分發展的時候,人們將很多現象都歸結於“上蒼怪罪”,這也是為什麼才高八斗的賈生也要被皇帝招去詢問鬼神之論。這些神鬼之說也被戲劇、小說作家們化用於自己的作品中,成為文學作品中的一大亮點。01

《竇娥冤》是國人最熟悉的元代戲曲之一,戲曲大家關漢卿所創作的這幕劇中成功刻畫了弱小寡婦竇娥的形象,展現了當時底層人民任人宰割,苦不堪言的悲慘處境,

以及各級官員為了表功草菅人命、官官相護的黑暗現實。這部雜劇也被視為中國古代悲劇成熟的標誌和典範作品,對後世悲情戲劇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竇娥臨死發三毒誓血飛白練、六月降雪、抗旱三年,背後有何深意!

關漢卿憑此劇本成為家喻戶曉的戲劇大家。其實他一生中創作了六十多個劇目,題材十分廣闊,形式上也是悲劇、喜劇兼而有之。

除了《竇娥冤》外,他的《望江亭》、《單刀會》等也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在這些戲劇中他深刻批判了黑暗社會現實,鞭笞了元代統治者的醜惡。他在作品中透露出的語言潑辣質樸、形象塑造鮮明等特點,也讓他成為元代成就最大的作家。

《竇娥冤》作為他的代表作,自然是將這些特點融為一體。

竇娥臨死發三毒誓血飛白練、六月降雪、抗旱三年,背後有何深意!

這部戲劇一方面源於現實,另一方面又高於現實,用浪漫主義色彩將其賦予了神話氣息。其現實性主要在於,元朝統治下的漢人確實受到了蒙古貴族的欺壓。

事實上,歷史上早就有人對蒙古族做出了“善打天下而不善治天下”的評價。在元朝成立後,曾經習慣了馬上生活的蒙古貴族遷入中原,開始了窮奢極欲的生活,但他們尤其歧視漢人和南人,漢人屈打成招的冤獄事件數不勝數。02

《竇娥冤》的浪漫主義色彩主要體現在竇娥臨死立下的三個毒誓上:一願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二願身死之後天降三尺瑞雪,遮掩自己屍首;三願楚州三年不見甘霖降,大旱三年。

在現代人看來,這三宗願望個個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奇事,無論是血液違背重力不落地,抑或是六月飛雪,原本風調雨順的地方大旱三年,都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作家也正是藉此來表達竇娥之冤。

那這三個毒誓具體指代啥,背後又有何深意?

竇娥臨死發三毒誓血飛白練、六月降雪、抗旱三年,背後有何深意!

其實,這三個願望大有來頭,也可以表現出竇娥是個讀過書的聰明人,畢竟這三宗願望是關漢卿引用了《列女傳》中東海孝婦周青的故事。

周青年輕時失去了丈夫,與婆婆相依為命,二人關係極好。婆婆因不想耽誤兒媳再嫁便自縊而死,當地太守為求功勞汙衊她為殺人兇手,在多人勸阻稱周青是當地有名孝婦後仍固執己見,周青在臨死前就曾發誓要血液倒流,六月飛雪,大旱三年,並且一一應驗。

因此,關漢卿寫竇娥要六月降雪其實是為了體現竇娥冤屈之深。

竇娥臨死發三毒誓血飛白練、六月降雪、抗旱三年,背後有何深意!

需要指出的是,六月飛雪這種奇特的自然現象,多因夏季高空有較強冷空氣產生,但在不明白這些道理的古人眼中,這種罕見的自然現象就會被視為上天的警示。

在戰國時期就有關於六月飛雪的記錄,而且也是一個冤獄的故事。戰國時期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曾被燕王請來幫助治理燕國,他傑出的才能和出身齊國的身份招來了小人妒忌,在燕王面前屢進讒言,以致鄒衍蒙冤入獄。結果盛夏六月燕國卻有雪花飄落,燕王認為這是自己冤枉了鄒衍的表現,於是就將他放了出來。

竇娥臨死發三毒誓血飛白練、六月降雪、抗旱三年,背後有何深意!

讓楚州大旱三年這個毒誓,是三個誓言中唯一受到詬病的

,畢竟受大旱影響最深的還是普通百姓。但是在《竇娥冤》的描寫中,楚州百姓不僅麻木不仁,還在明知她有冤屈的情況下落井下石,這也是為什麼關漢卿要在竇娥冤中讓楚州百姓一同受到懲罰,

他真正想要表現的是痛斥這個麻木不仁的社會,也是表達了在當時黑暗社會下,底層人民的無知和愚昧。

竇娥臨死發三毒誓血飛白練、六月降雪、抗旱三年,背後有何深意!

《瓔珞經》中有言:“隨其緣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戲劇中的主人公還能得到平反昭雪,而元代乃至整個封建統治時期,因為各種原因被官員無故殺死的平民不計其數,其中多少人多年後仍是一縷冤魂。所幸這些貪官汙吏也大多下場悽慘,且在多年後仍被後人痛斥,也算是應了這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吧。

參考資料:

《賈生》

《瓔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