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的《掃黑風暴》:漫談清末民初的“禁毒劇”

1909年的《掃黑風暴》:漫談清末民初的“禁毒劇”

最近,一部電視劇火遍大江南北,“霸屏”了整個8月中國各大電視劇排行榜。創造了“開播10天、播放量破10億”的奇蹟。

1909年的《掃黑風暴》:漫談清末民初的“禁毒劇”

這,就是由由五百擔任導演、王斯陽聯合執導,孫紅雷、張藝興、劉奕君領銜主演,吳越、王志飛、劉之冰、吳曉亮主演的電視連續劇《掃黑風暴》!

《掃黑風暴》結合近年來破獲的“裸貸”、“暴力催收”、“走私”、“孫小果假死刑”等惡性案件,反映了2017年以來“掃黑除惡”行動中,各級人民警察為捍衛社會安康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劇情跌宕起伏、演技天衣無縫、特效精彩火爆,是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

1909年的《掃黑風暴》:漫談清末民初的“禁毒劇”

其中少不了的,當然是以戲劇形式對毒品危害性的介紹——

劇中英子被孫興灌酒、下藥、迷姦……

1909年的《掃黑風暴》:漫談清末民初的“禁毒劇”

這,其實是“第三代”毒品,這些新精神活性物質具有相似或更強的興奮、致幻及麻醉等效果,對身體的危害性也更大,更具有偽裝性、迷惑性!!以戲劇的形式生動地介紹毒品危害,《掃黑風暴》有心了!

實際上,早在19世紀,就有了最初的“禁毒劇”,不過當時被稱為“禁菸戲”。

道光十九年,也就是1839年,欽差大臣林則徐奉旨來廣東查禁鴉片走私。此前,在雍正七年(1729年)、嘉慶元年(1796年),大清國大皇帝亦曾頒佈法令,嚴禁運輸、販賣、吸食鴉片[1]。然在高利誘導下,鴉片走私依然猖獗,道光年間已到了“令而不行”的地步。林則徐走馬上任後,收繳鴉片、驅逐西洋不法商販,取得了突出的成效。與此同時,林則徐亦與廣東當地鄉紳聯手編髮禁菸材料[2],以諭軍民,體裁包括文告、詩歌、小說(話本)等,其中光林則徐一人就撰寫了超過150篇禁菸文告。

1909年的《掃黑風暴》:漫談清末民初的“禁毒劇”

高盛麟先生玉照

林則徐的禁菸活動在大清國引發了強烈反響,在天津,即有戲班將平日裡收集來的吸毒者家破人亡慘況編入京劇,形成《煙鬼嘆》一劇,並在道光25年(1845年)首演,這也是京劇“時裝戲”的先聲,《煙鬼嘆》一劇,影響了豫劇、粵劇、越劇等劇種,成為了歷久彌新的一部經典劇目[3]。而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高慶奎、高盛麟父子兩代人皆演過此劇,伶人演時、高臺教化、匡扶世道、激濁揚清之功,更被梨園傳為佳話。

《煙鬼嘆》一劇講的是魏不飽染鴉片煙疾,死後去見好友胡松亭,接其往生之事。戲中,在地府接受懲罰的魏不飽回憶生平愛抽鴉片,弄得自己傾家蕩產、落魄終天,該戲點出了鴉片煙的危害性,作為“丑角戲”,也是十分考驗演員功力。

此後半個世紀裡,又湧現出《虎門銷煙》、《治迷良方》等勸諭勿吸鴉片的劇目,然影響力還是不及《煙鬼嘆》。

1909年的《掃黑風暴》:漫談清末民初的“禁毒劇”

1880年代舊金山華埠之鴉片煙館

進入19世紀90年代,隨著清國在甲午戰爭敗北,“戲劇改良”運動勃興[4]。彼時,由於鴉片、海洛因之害已導致大清國各地為闢財源,競相種煙,土煙居然打敗洋土,清國從鴉片輸入國變成鴉片輸出國,清人鴉片煙館異域開花,毒害起歐美各國的尷尬局面。有識之士為此大聲疾呼,禁菸刻不容緩,不禁菸恐被開除出文明國家行列。以“口語唸白”、“女演員上臺”、“反映時事”著稱的“文明戲”自然擔負起了宣傳禁菸的重任。

1909年的《掃黑風暴》:漫談清末民初的“禁毒劇”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上海有署名“彭養鷗”者出版《黑籍冤魂》一書。該書一出,滬上為之紙貴,上到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人人競購以讀,競讀而薦。原因無他,全書三編二十四回,講述了道光初年到光緒後期,60餘年裡吳廉一家五代為鴉片所害之事。這也是許多人耳聞目睹甚至親身經歷之事。為此,當地戲班競相排演,受到了官府勸諭禁菸而難以收到的效果。當然,其中最有名版本,當屬1909年(宣統元年)由著名戲劇家夏月潤從日本回來在上海十六鋪成立“新舞臺”劇團上演之話劇版[5]。此劇在1916年又被張石川、管海峰以幻仙影片公司名義集資,拍攝了長度為4本的描寫鴉片毒害的同名故事片。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清德宗頒佈禁菸詔書,“史上最強禁菸風暴來襲”,該詔書提出了“禁種”、“禁吸”、“禁販”的三禁原則,並且限期各地剷除罌粟,改種其他作物,並且提出菸民登記、強制送館戒毒、嚴懲毒梟、軍隊進剿的措施;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大清國又成立“禁菸總局”,隸屬諮議局,使各地禁菸都有了中央統管機構;1909年,萬國禁菸大會又在上海召開,使清國禁菸有了國際助力。這一次禁菸,內有高漲民氣,外有英美諸多列強支援。時風所及,禁菸戲也迎來了一個小高潮。

1909年的《掃黑風暴》:漫談清末民初的“禁毒劇”

清末民初話劇謝幕照

當時,不僅《煙鬼嘆》、《黑籍冤魂》場場熱絡,新戲諸如《林則徐》、《煙狀元》、《斷雙槍》、《勸煙》等也紛紛登場。劇種涵蓋話劇、京劇、豫劇、川劇、滬劇、越劇、粵劇、潮劇、皮影戲等,深入城市鄉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四川雖然在禁菸運動初期形勢嚴峻,罌粟種植者和鴉片販子以各種形式抵抗禁菸,但在戲劇和各種勸善文藝的推動下,到了1912年初也完成了剷除煙土“十有八九”、95%癮君子戒毒的佳績。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改良川劇的黃吉安(1836~1924)。他創作和改編的劇本在百種以上,給川劇以重大的影響,僅在新編“禁菸川劇”上就撰寫了《林則徐》和《斷雙槍》,進入民國後,又編排了《菸民鏡》、《黑化大觀》等膾炙人口的劇目[6]。

1909年的《掃黑風暴》:漫談清末民初的“禁毒劇”

清末川劇照片

而民國的成立,令禁菸戲劇有了新的形式和內容:1912年4月,《勸夫戒菸》在《申報》復刊以劇本連載的形式刊登[6],講述了一位年少有為的“富N代”沉迷鴉片,妻妾競相勸諭,終令夫君迷海返航的故事;1912年晚些時候,新編《黑籍冤魂》(《黑籍通史》)上演,對時代模糊化處理的同時,令故事更為緊湊;1915年,黃吉安編排的川劇,圍繞“二次革命”和禁菸的《菸民鏡》在成都上演,萬人空巷……

民國禁菸活動一景

和晚清的禁菸劇不同,民國禁菸劇主要以話劇為表現形式,臺詞更多樣,同時亦吸取了地方戲好的方面,比如川劇善於諷刺、粵劇善於說理的特點,以劇中人物和動作展現吸毒的危害性。比如在1933年初,廣東海豐“慶壽年”劇班於當地萬壽寺集場就演出話劇《煙迷淚》,借劇中人之口對出的一副對聯:“精舍何需資白業、洋裝最恨是烏爹”(白業:海洛因,烏爹:鴉片),此聯一出,海豐官民競相書懸,以至成為一景。可見戲劇對人心的影響力[7]。

清末民初的禁毒劇雖然在動盪時勢下與20世紀上半葉中國各地武裝為闢財源,大搞毒品生產的時代惡風背道而馳,看似收效甚微,但是畢竟啟迪了數代人,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禁毒成為了政府和國民的呼喚,於是在短短十餘年間,毒品氾濫的局面便大為改觀。

今天,我們能在安全的環境下健康呼吸,感恩老輩人為禁毒的奔走,為後代維持“無毒的天空”,自是吾輩義不容辭之責。

註釋與索引:

[1]清代中央國家機關概述·禁菸總局

[2]陳妙閩:林則徐禁菸公文研究

[3]中國京劇戲考:煙鬼嘆

[4]張俊才:近代戲劇改良始末及意義

[5]洪深:從中國的新戲說到話劇

[6]杜建華:清末民初的四川禁菸戲

[7]林春芳:回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海豐禁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