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過往演員被批演技差,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面癱演技首當其衝,無論角色情緒起伏有多大,演員都能無動於衷。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瞪眼演技不相上下,這一類問題女明星遭殃的比較多,楊穎同學是個中鼻祖。

五官亂飛更掀起演技吐槽的巔峰,當過於活潑的五官在螢幕上攪動風雲時,一度讓觀眾覺得面癱演技似乎也挺好,至少不辣眼。

如今,面癱、瞪眼、五官亂飛之後,演員們又創造新的演技問題:

同質化

李一桐算是同質化演技裡的掌門人,她的作品產量驚人,角色身份多樣,但演技越來越難給出新意,“冷感”體質背後是不斷重複的表演。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很多原本還算靈動的表情,在角色數量的疊加後被觀眾看出了表演套路,漸大量演技差評開始湧向這位曾經的實力派小花。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驪歌行》中與李一桐搭檔的許凱似乎也被“傳染”了同質化魔咒,他飾演的古代紈絝盛楚慕,基本就是按PLUS版的顧燕幀來演的。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經過幾年的磨練,許凱沒有給出進一步的驚豔,反而多了點老油條質感。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同期上線的《千古玦塵》與《你微笑時很美》角色都走了高冷路線,表演也是槽大於優,遠古上神氣場不足,電競大神只能靠顏。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最讓人意外的是90後小花李沁。

在2021之前,李沁還是七話心中的青衣候選人,基本功紮實,哭戲感染力極強,正劇《白鹿原》、古偶《楚喬傳》她都能駕馭。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雖然李沁在一些瑪麗蘇劇裡也有不盡如意的表演,但整體來說還是驚豔更多,然而,《愛上特種兵》、《海上繁花》兩部作品把李沁徹底拉下演技神壇。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角色情緒內斂時尚且還有李沁的氣質撐著,活潑的時候就比較尷尬了,表情過於浮誇,角色看起來一個比一個智商低,人物的可愛特質,傻白多於甜。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這三位是2021面世的“同質化”演技代言人,但表演同質化的問題並不只有這三位存在,仔細觀察你會發現,85花、80生裡有很多都有類似問題。

甚至,一些曾經的演技派新生代也開始都有“同質化”的徵兆,只不過作品量沒有那麼多,所以問題暴露的尚不明顯而已。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客觀來說,同質化演技算是“高階”問題,

它與傳統三類差演技有本質的不同。

無論面癱還是瞪眼、五官亂飛,有這些演技槽點的演員,基本上都是缺少演技天賦或者基本功糟糕的“差生”,

悟性與技巧都存在先天性短板。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即使經歷過實力派演員帶戲、名導手把手調教的吳亦凡、楊穎,也突破甚微,用導演高群書話來說便是“像塗了一層油,怎麼沷都沷不進去”。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他們的問題,多停留在初級階段,不擅長控制五官,與角色共情能力差,進步特別緩慢,從五官亂飛能提升至表演正常,往往都需要多年磨練。

而創造出“同質化”演技問題的演員,大多數都有過

優等生

稱號,李一桐曾被視為潛力佳的新人,《新射鵰》圈了大量粉絲。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甚至,哭著戲共情能力強的李一桐還一度獲得過“演技炸裂”稱讚,《媚者無疆》、《鶴唳華亭》是她的演技高光時刻,很多人曾以她為例吐槽面癱流量。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李沁更不必多說,新版《紅樓夢》雖然風格略有爭議,李少紅卻是公認的有慧眼,她挑的新人大多數都紅了,崑曲出身的李沁則是個中翹楚。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楚喬傳》中她飾演刁蠻女二元淳,這個角色的人設並不討喜,但李沁的演技感染力卻將角色的情感層次拔高了不少,引得大量觀眾意難平。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於正旗下的許凱,算是三位同質化演技代表裡基本功最弱的一個,至今無法獨立完成臺詞,但不得不說,許凱天資很不錯。

《延禧攻略》年輕時的富恆白月光形象立得很穩。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招搖》裡的少年墨青曾經也是讓七話驚豔了一把,言情小說裡經常出現的那種“又純情又欲的男孩子”描述,第一次有了實貌。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不過,最能體現許凱演技天賦的,還是《從前有座靈劍山》裡的王陸,浮誇、抓馬又沙雕的人設,在他的詮釋下自然靈動,勝過很多技巧派。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烈火軍校》裡的顧燕幀也可圈可點,作為沒有受過專業演技培訓的新人,許凱在出道前幾部影視作品裡的表演,驚豔很多。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可以說,李一桐、李沁、許凱三位演員的演技起點都不低,或基本功紮實,或表演有悟性,或兩者兼具,在面癱流量盛行的影視圈,他們競爭力頗強。

然而,相似的起點之後,他們又進入了相似的走位:

同質化作品+同質化角色

從有天賦的演員到“同質化”的表演,中間基本上都有過大量人設雷同的角色,或性質雷同的作品,李沁同期播出的兩部劇人設便基本一致。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這些人設又酷似她曾經在《千金歸來》的形象,演技沒有退步,但也沒有讓觀眾看到不同的驚喜,慢慢便產生了審美疲勞,難再被演員打動。

另一方面,觀眾對有天賦的演員,抱有一定的成長期待,如果他們長期不能給出演技突破,便會陷入“不進則退”的觀感,尤其是作品量多的演員。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李一桐與許凱演技被吐槽“同質化”之時,也同樣被發現他們出道後長期處於“無縫進組”狀態,既,作品量密集,接戲間隔時間短。

這便導致演員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沉澱,揣摩角色的時間也被大量壓縮,表演便會長期處於一種狀態,同質化爭議便會襲來。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而且,作品型別與導演對演員的成長也至關重要,大銀幕裡一再閃光的周冬雨到了小熒屏,也持續水土不服,與《七月與安全》同期誕生了《麻雀》。

沒了作品厚度加成,沒了導演精細的打磨,影后也會變“差生”,那些大量參演流水線作品、沒有優秀導演調教的新人演員,想成長便更難了。

從李一桐到李沁,被流水線消耗的優等生,逐漸陷入“同質化”魔咒

行業追求流水線與同質化,這是演員無法改變的,但演員如果想要可持續的成長,在選作品、戲路規劃上面,還是要冷靜一些才好。

作品多不一定是好事,大量同質化的作品與角色,只會提前消耗掉演員的靈氣,一些被打上同質化標籤,再想回歸潛力或演技派,就不那麼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