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餘先覺:理解武大校友匿名捐贈7800萬元的一個線索

1月19日,武漢大學校友為母校匿名捐贈7800萬元一事衝上熱搜。

武漢大學官方公眾號透露,因感念母校和師恩,他將“個人科技成果轉化收入當中的很大一部分”捐贈給母校,並將捐贈專案命名為“餘先覺生命科學教育基金”。

湖南人餘先覺:理解武大校友匿名捐贈7800萬元的一個線索

餘先覺是誰?

餘先覺是這位匿名捐贈校友的恩師,湖南長沙人,曾任武漢大學教授、生物系遺傳教研室主任。

捐贈人曾表示:餘先生的三件事對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開放進取、相容幷蓄的精神,以及對祖國濃烈的愛。

這“三件事”,在由14名武大學子聯合署名的《深情懷念恩師餘先覺教授》一文中,有更加清晰的描述。

彼時是1994年的夏末。餘先覺老先生去世,學生們“悲痛萬分”。

01

捐贈

今天(19日)凌晨,#武大校友匿名向母校捐贈7800萬元#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截止1時30分,閱讀量已超1300萬。

湖南人餘先覺:理解武大校友匿名捐贈7800萬元的一個線索

長江日報記者19日電話採訪了武大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鄧小梅,瞭解了這次匿名捐贈的來龍去脈。

鄧小梅稱,這位校友是餘先覺先生的早期學生,他在2021年11月份就聯絡了現正在武漢大學生科院工作的餘先覺先生的孫女餘麗老師,提出了捐贈的想法。經過2個月的協商、準備,到18日終於全額匯款到賬。限於匿名的要求,鄧小梅不方便透露更多捐贈者資訊,只是推測捐贈者應該在60歲以上,是一位教師或科技工作者,他將一生成果轉化收入的大部分都捐贈出來了。

湖南人餘先覺:理解武大校友匿名捐贈7800萬元的一個線索

訊息稱,“餘先覺生命科學教育基金”將每年支出400萬元用於支援生命科學學院舉辦高水平學術活動、人才引進專案以及學生獎助學金,其中對被納入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訊資料庫的本科生提供大學四年全額學費。

此前,生命科學學院曾組織線上會議,老校友在線上同院領導商討捐贈專案執行等問題。會談過程中,老校友表示,他是餘先覺先生的學生。

餘先覺先生的三件事對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開放進取的精神,在艱苦的條件下創造機會支援學生的發展;相容幷蓄的精神,包容不同的學術觀點,以及對祖國濃烈的熱愛。

19日,相關話題也迅速衝上了熱搜,引發網友討論。

湖南人餘先覺:理解武大校友匿名捐贈7800萬元的一個線索

不少網友紛紛評論:“關鍵是他以老師名字命名基金”“武大校友給力”“薪火相傳”“這是最好的傳承”。

02

恩師

一名學養深厚、治學精神高超、師德厚重的教師,影響的又何止一位學生?

餘先覺是湖南長沙人。1909年11月,他出生於湖南長沙縣一個農民家庭。父母種田,育有8個子女,餘先覺排行第三。因家境貧寒,父母把他的一個哥哥過繼給經商的叔叔。他的這個哥哥為他後來上學提供了不少經濟援助。餘先覺就在這樣一個典型的南方農村家庭中長大,自幼學習刻苦、上進和堅強,並對大自然和生物有著濃厚的熱愛。

1931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武漢大學生物系,1949年留學歸國後留武漢大學任教。

1994年第5期的武漢大學學報所刊登的《深情懷念恩師餘先覺教授》一文,作者是14位武漢大學生命學院的學生。

透過這篇文章,

我們不僅對一位德高望重的教師有一個粗淺的印象,而且,許多網友的疑問也會有一個解答

文章開篇說:1994年8月10日早晨,中國遺傳學界一顆巨星隕落,我們的恩師,著名的細胞遺傳學家餘先覺教授逝世,噩耗傳來,我們悲痛萬分,

為遺傳學界痛失一位傑出的前輩而惋惜,也為我們痛失一位德高望重的導師而悲愴

。緬懷往事,餘老的偉岸人格、高尚情操和治學之道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文章簡單回顧了餘先覺的一生,他的學術經歷及造詣,特別是他“對祖國濃烈的愛”,有大量佐證。

餘先覺於1946年公費留學,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在現代遺傳學泰斗、諾貝爾獎獲得者摩爾根的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面對國外熱情的挽留、優渥的學術研究條件以及休斯頓大學的高薪聘請,餘先覺毅然登上了返回祖國的遠洋客輪。

湖南人餘先覺:理解武大校友匿名捐贈7800萬元的一個線索

“1949年10月1日,他帶著熱愛華夏的赤子之心,懷著報效中華的摯愛之情,也帶著他對武大的眷戀之意,回到了母校。”

回國後,餘先覺治學並非一帆風順。但他憑藉老一輩科學家的樂觀精神與高尚情操,每天閉門讀書、搞研究、輔導學生,對科學事業執著追求,不僅自身著作和學術成果等身,桃李也滿天下。

他的課堂堂爆滿。

為了聽他的課,學生們寧可擠在過道上,而過道也擠得水洩不通。

現在許多著名學者專家,至今仍尊稱餘先覺是他們遺傳學的“啟蒙恩師”。

直至晚年,餘先覺先生還常常工作到深夜。

湖南人餘先覺:理解武大校友匿名捐贈7800萬元的一個線索

為研究生批改作業和論文,為校內外中青年教師查閱資料,解答疑難。學生經濟上有困難,他解囊相助,學生畢業留校工作困難,他親自去找校長請示,學生希望出國深造,他用自己的那臺老式打字機在燈下一字一句地敲打介紹信;每當聽到學生們的新進步, 他臉上總是露出慈愛欣慰的笑容;面對名利,他總是將機會讓給學生,誠心誠意扶持後輩攀登學術高峰。

03

繼承

正如餘老的大弟子薛開先悼念恩師時所說:我們取得的每一點成績, 都包含了您的心血和期望。

您的淡泊名利、報國敬業、迫求真理、 獻身科學的崇高精神, 將永遠激勵著我們沿著您指引的道路繼續前進。

教育家葉聖陶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餘先覺和他學生身上,我們看到了

“求真”

,也看到了

“做人”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正是因為有模範,有繼承,才有了學生匿名捐贈、以恩師名義成立教育基金的故事。

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呼喚更多的“餘先覺”,也呼喚更多“不慕名利、飲水思源”的新一代。

撰文|瀟湘晨報記者王歡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晨影片”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爆料微信關注:xxcbwx,24小時報料熱線0731-855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