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讀後感

乍聽這本書的名字,就有一種距離感,因為對於我們來講,中國文化深層結構這種問題好像深不可及,實難理解。中國文化幾千年來的優秀文化在世界之林中獨樹一幟,我們也總是以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作為它的代名詞,卻很少自己主動深刻地進行反思。孫隆基先生的這本書不得不說他的言辭很大膽也很切實。這本書首先就從人們口腔期的個人單薄感和渾然不顧及陌生人的身體動作與情緒反應這幾個問題所開篇,並且由此舉了很多在國人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由於自己才疏學淺,在讀完本書後,深感自己的無知和淺薄,雖不能透徹的理解本書所涵蓋的內容和思想,但對於某些價值觀的認知卻也有不少收穫,現將自己的讀後感展示下。看這本書前,在我們的印象中小孩穿開襠褲是毫無疑問的,我們更是不會在意像美國一樣的某些國家的小孩會不穿開襠褲。這個問題相信對很多人來講,都是像對路旁野草忽視般理所應當,而孫隆基先生卻由此聯想到中國文化中國人自我人格的缺失,我認為書中有一句話很好,“一般來說,當一個人養成自制自律的肌肉動作之時,就是他的“自我”疆界開始浮現之時。”由此,我便聯想到一直以來被很多人批評和思考的中國人缺乏創造精神的問題。我並不認為中國人缺乏創造的智慧,這點不論從古至今我們都有例可證,只是傳統思想的束縛抑制了人們的創造力。而傳統思想並不僅僅體現於人們的精神世界中,更是無時無刻不彰顯在人們的生活中。思想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在無形中影響著人的認識和實踐活動,我們並不能因為某些傳承千年的生活習慣中隱射了一些我們民族文化的弊病就去盲目地批判和剔除。正如本書作者所講,他批判中國文化就是為了使其在更好的環境中成長與發展,所以我們可以在一些小事情中發現問題就應當去從根源解決,而不是治標不治本一樣地做表面工作。我想,中國創造的問題也應該適用於這個道理。中國曆來以和為貴,由和氣生財等熟語中我們就很容易看出,與西方國家相比較,我國人民的思想確實顯得比較保守。有時我們會為別人犧牲個人,就是為顯示一種友好,以達到人際中的和諧。當然,在這種“和”文化的薰陶下,也使得有些人失去了個性,有時甚至到達委曲求全的地步,不敢表達個人的喜怒哀樂。過去被人們批判的愚忠和愚孝就是最好的代表,而在改革開放後,隨著人們與世界距離的拉近,國人的思想開放了很多……對於客觀世界的認知,中國因為貧窮與教育的滯後,一度對環境造成了很大影響。涸澤而漁、以鄰為壑這樣的悲劇上演了太多,愈來愈多的自然災害在警示著我們要關注外部生存的環境。也許全然不顧他人的身體動作與身體反應是一個道德問題,但是對自然的不理不睬卻是我們要面對的生存挑戰。此外,在現在這樣一個資訊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的合作也在不斷深入,我們很難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做一個獨立的人。在我看來,民族文化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來講也就是個人發展的問題,只有客服這種民族狹隘才能使個人能力得到更全面的提升,因此,個人能力和民族文化應當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讀好書,就像品一杯陳年佳釀,讓人沁人心脾,引人回味。讀完此書後,我覺得不論是對個人的人生價值觀還是整個民族的發展觀上,都有了不同層面,多角度的認知和昇華。我想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不僅是進步需要努力,同時更需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