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打仗為什麼喜歡吹牛?幾千人就敢號稱幾十萬大軍?

我們知道,歷史上西方人打仗,一般也就是幾千人規模的小戰鬥,能有幾萬人就夠吹上幾百年了,至於十萬人以上的大作戰更是寥寥無幾。和西方的寒磣相比,我大中華似乎就厲害多了。中國史書上記載的戰鬥動不動就十幾萬、幾十萬、甚至號稱“揮師百萬”的也不在少數,很是滿足了國人的小小虛榮心,順帶鄙視了一下西方縣長們的小規模械鬥。

中國古代打仗為什麼喜歡吹牛?幾千人就敢號稱幾十萬大軍?

古代西方的戰爭

其實拋開所謂的民族自豪感,平心而論,中國史書上的記載水分也不小。甚至可以說,中國歷史上記載的超過三十萬規模的大戰九成以上都是假的,都是吹出來的。

看到這裡,大家先別急著開罵,且聽我慢慢分析。

有人可能會說,兩千年前的戰國著名的長平之戰,秦趙兩國就投入超過百萬大軍,難不成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後來的王朝動員能力還比不上戰國時期嗎?先說一下,戰國時期的戰爭記載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畢竟打了幾百年仗,各個國家已經已經完全進入了戰爭體制,所有活動和工作都為戰爭服務,國家的戰爭潛力幾乎被壓到了極致,各國組建幾十萬常備軍還是沒什麼問題的。但之後的朝代就呵呵了。

中國古代打仗為什麼喜歡吹牛?幾千人就敢號稱幾十萬大軍?

長平之戰

舉個例子,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可當時全國的總人口大概只有1000萬。曹操只佔據了北方,半個中國而已,而且相對於南方,北方歷經黃巾起義、諸侯爭霸,受到戰爭的破壞更大,人數要更少。怎麼算曹操也湊不出這所謂的八十萬大軍,況且還要有不少於作戰人數的後勤人員。地還要不要種了?日子還要不要過了?經過專家的考證,曹操所謂的“八十萬大軍”至多不過十幾萬人罷了。

再看明代著名的土木堡之戰,明軍聲稱自己五十萬大軍,但當時整個京城也只有二十幾萬軍隊。史書記載,明英宗朱祁鎮和太監王振僅僅準備了三天就帶兵出發了。三天時間根本來不及調動和動員外地的軍隊,所以他們率領只可能是北京的衛戍部隊。而且還不能全帶走,京城總不能沒人守吧?這樣一算,真正去打仗的最多隻有十幾萬。

中國古代打仗為什麼喜歡吹牛?幾千人就敢號稱幾十萬大軍?

土木堡之戰明軍慘敗,明英宗被俘

再比如說萬曆年間明朝和努爾哈赤的薩爾滸之戰,明軍檄文上自稱有大軍四十七萬,而努爾哈赤當時不過兩萬餘人,就連努爾哈赤的族人都不相信他們能贏。然而事實呢?明軍自己八萬多,加上朝鮮援軍一萬多,撐死十萬出頭。結果明軍四路全敗,至此再也無力發動對後金的反攻。

中國古代打仗為什麼喜歡吹牛?幾千人就敢號稱幾十萬大軍?

薩爾滸之戰

然而,最能吹的還不是明朝,而是清朝時期的乾隆帝。乾隆派楊應琚征討緬甸,總共就給了人家三千人,結果下戰書的時候他卻號稱是五十萬大軍,不知道楊應琚當時是個什麼心情?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想一下,為什麼古人喜歡虛構作戰人數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一方面能嚇嚇敵人,說不定還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強本方的信心。反正也沒什麼害處,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