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真正會說話的人,是“藉機行事”的人

01

《左傳》裡寫道:“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一個人想要走得遠,就要會說話,不要讓人生的路,被一句話堵住了。

作為打工人,在職場上混三四十年,不管你如何沉默,總有開口說話的時候。

因此,聰明的人,總能借機行事,讓言語變成一股力量,促進感情,成就自己。

職場上,真正會說話的人,是“藉機行事”的人

02

藉助“別人的開頭”,把事情說得明白。

古人說:“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用別人的提醒,可以改正自己的缺點,讓自己變得如玉石一樣溫潤,完美。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很多人做不到,不願意聽真話。

因此,在某些場合,會出現“大家輪番提建議”的現象。會說話的人,不會開先河,而是忍一忍,等大家把意思表達清楚了,再開口說話,起到“以此類推”的作用。

春秋時,魏文侯佔領了中山國,一揮手,就把中山國原有的土地,給了自己的兒子。顯然,這樣的舉動,是很自私的,可是魏文侯不以為然,認為自己很聖明。

魏文侯問手下的大臣:“我是一個仁義的人嗎?”

大臣任座說:“把土地隨意給兒子,怎麼說是仁義呢?”

魏文侯因此很不高興,臉色驟變。任座嚇得退到一旁去了。

大臣翟璜接著說:

“國君是仁義的啊,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剛剛怎麼會露出真實的表情呢?直率的性格,最難得啊。”

翟璜的話,表面上是吹捧,實際上是把之前的話題,接過來,繼續說了一番,並且讓國君很高興。因此,魏文侯把任座喊回來,表揚了一番。

寫作的時候,我們常常“筆鋒一轉”;說話的時候,我們需要話鋒一轉。

藉著上一個人的話,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並且根據剛才的場景,調整“話鋒”,就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同了。

職場上,很多事情,不是一個人可以說得清的,但是別人開了頭,你就可以順著話題,想到很多的問題,然後就可以說得清了。你說清楚了,功勞就是你,並且可以讓幾方面的人都佩服你,都和你做朋友。

03

藉助“群體的言語”,可以得到群體的力量。

有一個詞語,叫“眾口鑠金”。

也就是說,一個人說的話,別人不會相信,但是很多人說的話,就值得相信了;一個人的言語,是不能面面俱到的,但是一群人在思考,就可以比較全面了。

在交談的時候,如果大家都認同了你的觀點,那麼你的話,就變成了“可以執行的規矩、事情”。

春秋時,齊景公到了麥丘巡視,守護疆土的官員,已經八十五歲了。

齊景公問:“你祝福我幾句吧。”言外之意,就是他也想長壽,可以守護著齊國的土地,過著幸福的生活。

官員說:“祝你長壽,祝你幸福,祝你不要得罪民眾。”

齊景公很疑惑,“不得罪民眾”怎麼是祝福呢?他是一國之君,得罪誰,都是可以的。

站在一旁的大臣晏子看到了齊景公的臉色,馬上說

:“夏、商因為有了隨意得罪民眾的君王,所以滅亡了。反過來看,剛剛的祝福,就是很有先見之明的啊。”

“民為貴,君為輕”,這樣的道理,經過晏子一番解釋,就變得容易接受了。並且他藉助了地方官員的話,讓國君徹底醒悟了。

職場上,一個人向上司提建議,和一群人向上司提建議,效果是不一樣的。群體的力量,只要被你借用了,你就是大家心中的“王者”,也是讓上司不得不高看的人。

職場上,真正會說話的人,是“藉機行事”的人

04

藉助“大家的問題”,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戰國時,孟嘗君是齊國的大人物,因此身邊的人,都懼怕他。孟嘗君貪婪的時候,大家都很氣憤,但是不敢說出來。

有一次,孟嘗君去楚國,楚王送了一張象牙床給他。他當仁不讓,要派人把床運回齊國。

如何阻止孟嘗君的行為?隨行的人,都犯難了。

門客公孫戌說:“如果你接受了楚國的象牙床,那麼接下來要去的國家,他們要送你什麼呢?”

孟嘗君想了想,決定拒絕楚王的贈品。

公孫戌接著說:“登徒直等人,都是這樣想的。”

後來,孟嘗君回到家,在門口貼上告示,希望身邊的人,都直言不諱,說出自己的缺點,不允許他接受饋贈。

有道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只要大家都達成了共識,借你的口說出來,那麼你就是“首功”。

職場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往上走,但是能夠往上走的人,必須有特別的能耐。如果能夠“凝聚共識、提出問題”,藉助大家的智慧,就能解決很多問題,也能夠得到上司的認可。

05

藉助“外物的力量”,可以順其自然地切入主題。

在寫文章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借物喻人”,透過打比方,把一個人的性格和容貌等,描繪得活靈活現。

說話,也可以藉助一些“外物”,引起別人的注意,然後接著把話說清楚。只要聊天的過程很順利,對方就很容易接受你的觀點,上司也會理解你的“煞費苦心”。

《說苑》裡有這樣一個故事:吳王闔閭想攻打楚國,並且不允許任何人阻攔。

一個年輕的官員,看到了戰爭的危害,但是不敢直接說。於是每天拿著彈弓,在吳王面前擺弄,朝著樹上的蟬去射。

官員的奇怪舉動,引起了吳王的注意,從而兩個人開始交談。很自然,官員提出了建議。

用肢體語言來吸引對方的注意,表達自己的言語,這樣的“話”,往往比直接開口更加容易被接受,並且可以讓對方先開口。

人與人溝通,關鍵要順暢,因此主動創造一些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很重要。拉家常式的聊天方式,也適合職場。

職場上,真正會說話的人,是“藉機行事”的人

06

吉普林在《演說》中寫道:“言語是人類所使用的最有效果的藥方。”

言語溝通,可以解決很多的矛盾,也能夠促進很多的工作,關鍵看你如何表達。

與其苦口婆心勸導身邊的人,不如尋找一個好的機會,或者創造一些合適的話題,讓對方順著你的思路往下思考,按照你的意思去做。

職場不比家庭,說錯話了,大家礙於血脈之情,可以互相理解,主動退讓。身邊的同事和上司,多半是為了利益而聚攏在一起,你說錯了話,就變成了話柄,甚至會因此弄丟工作,失去提拔的機遇。

好好說話,不僅要實話實說,還要掌握機遇,把握言語的尺度,讓大家都欣然接受。

願所有的打工人,說過的話,都能成事。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