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顧茅廬的失誤雖然請出了諸葛亮,卻錯失了另一位絕世高人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明】楊慎

三國時期,劉備為了成就一番豐功偉業,所以他求賢若渴,於是也就有“三顧茅廬”的故事。不過,劉備在得到了諸葛亮以後,最後卻並沒有能夠奪取天下,有人認為劉備雖然請出了諸葛亮,但是卻錯失了另一位絕世高人,所以劉備最後沒能實現自己一統天下的夙願。

劉備三顧茅廬的失誤雖然請出了諸葛亮,卻錯失了另一位絕世高人

劉備出生於161年,他年少的時候就非常有志氣,曾經跟同齡人這樣說道:“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這種車只用皇帝才可以坐,可見劉備小時候的志氣有多高,劉備15歲的時候,他就拜在了盧植的門下,不過劉備在當時並不怎麼愛學習,他喜歡各種華美的事物和東西。

雖然,劉備在這裡學習不怎麼用心,但是他卻廣交朋友,並且對待下人也能夠善待,因此很多的人都喜歡和劉備結交。184年,由於黃巾起義開始爆發,劉備前往進行了鎮壓,並且因功被封為了縣尉,不過卻因為朝廷做出了調整,劉備又被撤去了官職。

劉備三顧茅廬的失誤雖然請出了諸葛亮,卻錯失了另一位絕世高人

191年,劉備在公孫瓚手下做事,因為才能出眾他得到了提拔,不僅對外有所建樹,對內又樂善好施,因此深受百姓的愛戴。不過也有人不服劉備,所以唆使了刺客前來刺殺,但是劉備對其十分禮遇,最後刺客深受感動便沒有行刺了,還把實情告訴了劉備。劉備的為人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

202年,劉備四處輾轉,隨後來到了荊州投往劉表,不過卻被劉表所猜忌,待了幾年以後,他不禁有了“髀肉之嘆”。206年,劉備在新野屯兵駐紮,他聽說諸葛亮是一個有才華的人,如果能夠得到諸葛亮的相助,那麼可圖霸業。

劉備三顧茅廬的失誤雖然請出了諸葛亮,卻錯失了另一位絕世高人

於是,劉備帶著關羽和張飛去找諸葛亮了,並且劉備去的時候,還特意準備了禮物,可是劉備到了隆中以後,卻被小書童告知不在。劉備聽說諸葛亮出遊去了,並且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於是劉備就帶著關羽和張飛回去了,劉備準備過幾天再來。

劉備第二次來臥龍崗拜訪諸葛亮的時候,劉備看到屋裡面有個年輕人,所以他以為那個人就是諸葛亮,因此連忙前去行禮求見,可是對方告訴劉備他只是諸葛亮的弟弟。諸葛亮的弟弟說諸葛亮受邀出去了,劉備只好留下了一封書信,寫了一番肺腑之言,希望能夠得到諸葛亮的幫助。

208年,劉備第三次來訪,諸葛亮卻在睡覺,他讓關羽和張飛在屋外待著,自己則在臺階站著繼續等。等到諸葛亮醒來以後,劉備行了禮就和諸葛亮暢談了起來,諸葛亮對於他的禮數很滿意,於是就獻上了《隆中對策》,這一年諸葛亮年僅27歲,卻對天下有了這般看法。

劉備三顧茅廬的失誤雖然請出了諸葛亮,卻錯失了另一位絕世高人

劉備在得到諸葛亮以後大為欣喜,並且開始將其視為自己的心腹,很多的謀劃都交由諸葛亮來進行。不過,劉備卻仍舊沒能一統天下,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劉備三顧茅廬失誤,雖然請出了諸葛亮,卻錯失了另一位絕世高人。

這位絕世高人,就是給劉備推薦諸葛亮和龐統的人,也就是水鏡先生。在演義中,劉備遇到了司馬徽,司馬徽看劉備是個有遠大志向的人,於是告訴他諸葛亮是“臥龍”,龐統是“雛鳳”,如果能夠得到這兩人相助,那麼大業可成。

司馬徽是東漢末年的隱士,因為博學多才,涉獵也非常的廣泛,所以被人稱之為“水鏡先生”。龐統聽聞司馬徽是一位世外高人,於是走了兩千里路來找他,希望能夠得到他的指點,抵達潁川的時候,龐統正好碰到了司馬徽,於是和司馬徽暢談起來。

劉備三顧茅廬的失誤雖然請出了諸葛亮,卻錯失了另一位絕世高人

兩人因為志趣相投,於是不分晝夜的聊了很久,司馬徽覺得龐統是個人才,於是稱其為南州名士之首,龐統才慢慢有了些名氣。可見,司馬徽的才學遠在龐統之上,而諸葛亮又和龐統齊名,可見司馬徽的才學遠在兩人之上,如果劉備能請動他,不想成就一番大業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