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尼凱克》| 孤獨人的可恥,唯有酒精才能驅散。

作者:楊三瘋

雙十一激戰正酣,值友們又進入了毫無意義的比價和領劵環節,我卻被這部2018年的臺灣電影《強尼•凱克》吸引了過去,因為它與侯孝賢扯上了關係,還因為似乎在臨近寒冬的日子裡每一塊液晶螢幕前的你都是孤獨的。

《強尼凱克》| 孤獨人的可恥,唯有酒精才能驅散。

這部由侯孝賢監製,黃熙編劇導演的電影的名字很特別,“強尼”是電影里人們常打錯電話到女主那裡要找的陌生人,“凱克”則是女主養的寵物鸚鵡的品種,其實叫《陌生人•鸚鵡》也完全可以,只是顯的不夠文藝和神秘。

《強尼凱克》| 孤獨人的可恥,唯有酒精才能驅散。

影片以臺北為背景,由車常拋錨的工頭張以風、常忘記時間(患暫時性失憶症)的少年李立和養鸚鵡的女鄰居徐子淇,3個寂寞年輕人的生活組成。夜幕下互為路人的他們相遇分離,安靜的躲在自己的角落,又被某種共同的氣質所吸引,他們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同一片區域,被同一條捷運、同一座老房以及同一只飛走自由的鳥牽連,成為同一群寂寞孤獨的人。

《強尼凱克》| 孤獨人的可恥,唯有酒精才能驅散。

電影細膩的慢節奏正契合了人物本身安靜鬆散生活流的調調,同時極高的敘事效率,又在聊聊幾句對白中勾勒出了幾組人馬的前史,把他們的現在、過去一一輕描淡寫的開展。以車為伴的張以風,多次搬家的李媽媽和李立,獨居的徐子淇,他們刻意的生活在別處,想擺脫過去的破碎又盼望回到從前。

《強尼凱克》| 孤獨人的可恥,唯有酒精才能驅散。

電影泛臺灣青春劇的畫風,並沒有給只傷不哀、只寂不喪的人物減分。李立吃力的讀著舊報紙上叫《回家》的文章,想的卻是哥哥和爸爸;張以風抽著工地上過期的煙,回想分離前的父母;徐子淇打給遠在香港的女兒卻也無話可說。生活在近處的人心更遠,身處遠方的念更遙不可及,可氣的是即便如此還是誰也無法逃離誰。人們可以學飛鳥振翅飛走,但一走了之的自由(無奈)仍會被若即若離的情感牽扯。

《強尼凱克》| 孤獨人的可恥,唯有酒精才能驅散。

黃熙敏銳的用鏡頭捕捉到了人、鳥、城市之間的疏離,這是臺北新年輕人的癥結,更是臺灣自己的氣息,更是整個世界移動網際網路背景下人們溝通與情緒的結症,人們似乎很近,其實很遠很遠。

作為中華遺珠,幾經易手的孤島臺灣自帶的疏離氣質和情感牽絆,深深感染了生活在海島上的人們。面對海峽,余光中在紙上寫著鄉愁,李建復伴著曲高唱神遊長江,而電影人們在銀幕上也屢屢呈現出一幕幕念念不忘。

《強尼凱克》| 孤獨人的可恥,唯有酒精才能驅散。

時至今日,臺灣孤島,在短暫的經濟騰飛後,逐漸安靜下來,繼續沉澱著歷史和地緣賦予它的性格。這一點與臺灣電影尤其像,在新浪潮退去多年,臺灣的新電影人已經成了脫離戰爭、對岸、外省、他國影響的新一代土著人。在他們更注重程式化、型別化、偶像化的電影作品中,很難找到侯孝賢、楊德昌這些新浪潮主將的影子。曾經被困孤島的流離失所、時局不定、異鄉異客的複雜情感,被時間和海水浸泡的不成樣子,只剩下現代城市生活中綿綿纏纏的孤獨寂寞。

他們想要飛走卻貪念安逸的生活,羨慕電話裡錯找的陌生人強尼的生活。孤獨是所有現代年輕人的結症,更像是現代人類社會的精神血栓,擁堵不堪。他們躲進的精神部落也只是網路背後的一塊聊以欣慰的螢幕。那個一年看1400部電影的姑娘,那個發誓殺死地鐵裡所有人的小夥,還有酒後胡亂打字的逗逼大叔,他們都難掩煞有其事的孤獨。

《強尼凱克》| 孤獨人的可恥,唯有酒精才能驅散。

結尾,臺北的一處高架橋,車再次拋了錨堵住了唯一的路,鏡頭橫搖,遠景是即將降落的飛機,其他車流依舊,突然車子開動,帶著人和未飛的鳥,路通了,人就能去另一個地方,有了些許希望。這一幕像極了《生生長流》裡崎嶇蜿蜒山路上孤單前行的車,只是別人的偉大,我們的渺小。

如果正在雙十一網購的值友無意中看到這篇東西,請你在張大媽裡搜尋一下眾多等待你孤獨的酒,暖一暖自己,去一去孤獨的寒意,喝一杯吧!值友。附我曾經常喝的各地的口糧酒。

臺灣的酒

河北的酒

四川的酒

北京的酒

山西的酒

江蘇的酒

就是這些普通的酒陪伴了我和朋友們的孤獨,一口下去,暖了身體,忘了悲傷,朋友們請記住雙十一剁手需謹慎,喝酒不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