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個人而言,一切都不晚,晚一點成熟不是壞事

劍客明珠 三劍客

對於個人而言,一切都不晚,晚一點成熟不是壞事

題圖:大唐

直到近日,才終於讀完莫言的《晚熟的人》。

一是向來不太愛看小說,二是對市場上越是熱銷的作品越是持謹慎態度。但最終還是架不住對這書名的莫名好感,以及好奇一位大作家會對‘晚熟’二字如何定義與剖析。

在此期間,時常會在網上看到一段話,“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也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地尋找同類,最後卻成了最孤獨的一個。”

這是不是莫言的原話我不知道,但後來在書中確實沒有讀到這一段。

對於個人而言,一切都不晚,晚一點成熟不是壞事

倒是另一段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們都說我裝傻,其實我不是裝傻,我們有個特點,那就是‘晚熟!’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傻又呆;當別人心機用盡漸入頹境時,我們恰好靈魂開竅,過耳不忘、過目成誦、昏眼變明、禿頭生毛。”

而我顯然更喜歡這一段,因為它說明‘晚熟’是自己的選擇自己的節奏,與他人與環境無關,不是被‘催熟’的。

我們是從什麼時候感受到被催著成熟的呢?也許是從“誰找的工作體面又多薪”、“誰已經結婚了”開始的。為什麼我們都如此怕剩下、怕落後?也許是從小就生活在“不要輸在起跑線”、“出名要趁早”的濃厚氛圍裡。

打從我們記事起,好像所有事都越早越好。越早,代表對手越少;越早,代表時間越多;越早,代表勝算越大;越早,代表離‘結果’越近。

如果把我們都當成一株植物,從生根、發芽,到抽枝、長葉,再到開花、結果,為了最後的瓜熟蒂落,我們自己甚至都願意被揠苗助長。因為那樣意味著領先,意味著被稱讚。

對於個人而言,一切都不晚,晚一點成熟不是壞事

但莫言卻試圖給我們另一種選項:晚熟一會兒,或許並不可怕,慢慢長大,或許反而更好。

因為我們就有更多時間用在‘成長’上。而不是去關注自己又落後了多少,又趕超了多少。

當別人都在開花時,自己還在忙著紮根、忙著長葉,但這不代表你就輸了。因為我們畢竟不是一株植物,不是隻活一個四季。

我們的人生是一個漫長的成長過程。這其間汲取到的每一點養分,感受過的每一場風雨,都會讓未來結出的果實擁有更豐富的可能。

其實我總覺得莫言所說的‘晚熟’,不是真呆、或假傻,而是‘厚積薄發’。

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傻又呆。這個‘又傻又呆’,是不隨波逐流、不投機取巧、不好高騖遠,是把握好自己的節奏,一心一意地練好自己的本領,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

當別人心機用盡漸入頹境時,我們恰好靈魂開竅。這個‘恰好’,不是突然就時來運轉,而是打下的基礎、做好的積累,在此刻迎來了一次短暫的收穫。

為什麼說是短暫的收穫,因為人生哪有一勞永逸的事。想要不斷收穫,就要不斷付出;不斷埋下種子,不斷向上生長。

所以,拿‘早’和‘晚’來計算人生,拿‘早熟’和‘晚熟’來定義成長,原本就是件片面而武斷的事。人生是一個持續性的成長過程,永遠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式。

不久前,84歲的吳彥姝憑藉電影《媽媽!》裡的母親角色,獲得天壇獎最佳女主角。紅毯上的她一襲黑裙,從容而優雅,輕鬆碾壓那些濃妝豔抹的女明星。

在她獲獎的熱搜下面,評論畫風也和別的演藝人員不同。當一個正值風華正茂,或者正值貌美如花的人獲獎時,人們一般會說“終於”,終於贏得掌聲,終於獲得認可,終於得償所願。

對於個人而言,一切都不晚,晚一點成熟不是壞事

但在吳彥姝這裡,在一個84歲的女演員這裡,大家反而沒有說“終於”。因為她展現給人們的就不是一個大器晚成的勵志故事,而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永遠在做自己、永遠沒有停止成長的範例。

所以,暫時的落後不是失敗,暫時的領先也不算成功。即便非要把人生當做一場比賽,那它也是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衝刺。

有人說,從來沒有太晚的開始;有人說,只要你想要,此刻就是最好的時機。而我想說,慢慢長大,慢慢成熟吧,在我們自己的生命時區裡,一切都剛剛好,一切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