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一生顛沛流離,流轉在四段戀情之間,三個男人都選擇拋棄了她

蕭紅一生顛沛流離,流轉在四段戀情之間,三個男人都選擇拋棄了她。悲劇的人生成就了蕭紅的文風,奠定了在文壇上的地位,卻讓她只有短短31年的生命。

蕭紅去世之後,初戀汪恩甲一聲不吭,無人在他生前瞭解過他真實的想法。

蕭紅最愛的男人、和她並稱“二蕭”的蕭軍,在日記之中對她的去世沒有任何表達,那段時間,蕭軍因為出軌正在和妻子王德芬鬧矛盾,同時期和他保持著曖昧關係的女人還有好幾個,他曾經說過要在嚐遍人間滋味之後做一個鰥夫。蕭軍參加了蕭紅的追悼會,他說:“我心情悶塞,但沒什麼悲哀。”

蕭紅之死,最難過的戀人恐怕是端木蕻良,他半輩子活在對蕭紅的懺悔之中,18年後才娶妻。蕭軍和駱賓基站在統一戰線,不斷攻擊端木,他絲毫不還口,因為在蕭紅最需要人陪伴的時候,他確實沒有選擇她。

駱賓基陪伴了蕭紅最後的日子,卻總是譴責端木蕻良在蕭紅生命攸關的時刻將護理的責任推給他。駱賓基從蕭紅身上得到很多靈感,學習了改變他一生的寫作手法,但他始終沒有視蕭紅為真正的“愛人”。

蕭紅這一輩子遇到的男人裡面,最愛最疼惜她的,從來不是她尋尋覓覓的情人,而是她年輕時一直厭惡的父親。

蕭紅曾說父親張廷舉貪婪,沒有人性,吝嗇,對親人疏遠。在她的作品之中,似乎只有祖父一個至親的人。

張廷舉做過小學校長,呼蘭縣教育局局長,他尊尚“男女平等”,因為蕭紅私奔,他不得不辭去教育局局長的職位,在家中經濟非常拮据的時候,他曾經給了蕭紅600塊錢,讓她帶上錢繼續離家出走。

蕭紅在外面漂泊多年,多次遭受情愛帶來的痛苦,忍受著病痛,生下孩子又拋棄……在30歲的時候,她終於回過頭去思考父親的世界,在香港的她,臨終一直說想要回東北養病。

蕭紅的弟弟在張廷舉鼓勵之下加入了新四軍,抗戰結束之後,父親驕傲地寫下一副對聯“惜小女宣傳革命粵南歿去;幸長男抗戰勝利蘇北歸來”。橫批為“革命家庭。”

沒有文字材料證明張廷舉在知道女兒英年早逝之後是怎樣的心情,只是,在他晚年迷糊不清的時候,還是堅持要去圖書館找蕭紅的書。和老朋友聊天,張廷舉總是說起蕭紅,女兒是他一生的驕傲。

蕭紅其實和張廷舉一樣,不懂得如何去愛子女,去照顧子女。然而時間總是那麼快,悔恨總是來得太遲。後世人總是將蕭紅的一生悲劇歸結在張廷舉身上,他有失敗之處,而多少父親和張廷舉是一樣的,他們一直豎立著嚴父的形象,沒有走進過子女的內心,無法給予子女溫情。不去說愛,不代表心中沒有溫暖;不去說疼,不代表心中沒有藏著悲痛;沒有落淚,不代表心中沒有捨不得……

蕭紅一生顛沛流離,流轉在四段戀情之間,三個男人都選擇拋棄了她

蕭紅一生顛沛流離,流轉在四段戀情之間,三個男人都選擇拋棄了她

蕭紅一生顛沛流離,流轉在四段戀情之間,三個男人都選擇拋棄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