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掮客》是是枝裕和失手之作?

作者:晗姐Sherry

我作為是枝裕和的頭號fans,對其新作《掮客》非常期待,畢竟他的《小偷家族》《海街日記》《比海更深》《如父如子》《無人知曉》評分都相當高,可以說“是枝裕和”這四個字就是高質量電影的保障。

但很遺憾,《掮客》這部電影在我看來屬於「是枝裕和的失手之作」。宋康昊憑《掮客》獲本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但他在影片裡的發揮算不上是封神封帝級別,這次頒獎確實可以理解為頒給他的整個演藝生涯。

為什麼說《掮客》是是枝裕和失手之作?

這幾年有個較大的爭議,說是枝裕和在不斷重複自己。而我一直覺得“重複”並無問題,不能成為一種評判標準,能將某個題材或風格拍到爐火純青拍到深刻入骨,就是大藝術家。始終在進行同一母題表達的導演從來都不少,如大眾熟知的小津安二郎,永遠將鏡頭對準家庭、親子關係、嫁女養老的生活議題。比如伍迪艾倫,永遠拍那些轉瞬即逝的愛情,故事裡總是有神經質碎碎念敏感的男主。他們喜好分明,是枝裕和也是如此。

看《掮客》,一定會想起《無人知曉》和《小偷家族》,這三部裡最有名的是《小偷家族》,但要我選,仍屬《無人知曉》最佳,或許是因為根據“西巢鴨棄嬰事件”改編,天然更為真實。真實與殘酷是唇齒關係,所以最真實的往往最令人憤怒,也只有這種憤怒,能催發創作者對另一方的不忍與溫情。

為什麼說《掮客》是是枝裕和失手之作?

但在《掮客》裡,是枝裕和幾乎摒棄了一貫的寫作手法,甚至推翻了自己從前關於“沒有能力撫養就不應該生育”的思考。

為什麼說《掮客》是是枝裕和失手之作?

整部影片成了憑空構建的海市蜃樓。作為專業的“人販子”,經手的嬰兒不在少數,為什麼這個會成為例外?

為什麼說《掮客》是是枝裕和失手之作?

至於IU的表演,美則美矣,卻根本不像一個揹負了秘密的母親。

為什麼說《掮客》是是枝裕和失手之作?

《掮客》最大的癥結是我們不再能看到角色之間情感的流動。“Thanks for being born”是極其無聊的一句雞湯,沒想到是枝裕和也開始講我最難以理解的那類故事,全人類都會因為孩子或者所謂新生命而產生不需緣由的情感、愛、善良、希望,“孩子”彷彿所有人物命運的最終解最優解。

一個人為什麼會對另一個人好,原因是極其重要的,《掮客》用無瑕疵的溫情構建起虛幻人間,我們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