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俗話說,做得鬼中鬼,方為人上人。

趙本山麾下那些從苦水裡熬出頭的徒弟們,儘管一個個都過上了“人上人”的日子,但在觀眾眼裡,趙家班仍是一群“烏合之眾”。

《劉老根5》作為趙家班的年度大劇,轟轟烈烈的開播,結果卻撲的悄無聲息,觀眾甚至提不起興趣吐槽。

劇情老套、情節生硬、演技浮誇、頻頻齣戲……差評不斷導致大家紛紛選擇棄劇。“失寵”的《劉老根5》,救不了趙家班,反倒成了落日餘暉中的一道剪影。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我不想知道我是怎麼來的,我只想知道我是怎麼沒的”,在春晚小品《心病》中,這句經典臺詞經由範偉之口說出。

迴歸到現實當中,掌舵人趙本山心裡最清楚,他的本山帝國是如何締造的,而趙家班的衰落,觀眾則看得最為真切。

潮起時多風光,潮落時就有多拉胯。

當年,小瀋陽、宋小寶、趙四、劉能,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橫空出世,紅極一時,如今新劇連連失寵,內部紛爭不斷,趙家班再也捧不出下一個“小瀋陽”。

郭德綱曾說過一句話:“藝人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趙家班,很大程度就吃了文化上的虧。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趙家班”的無奈:輝煌時有多風光,如今就有多窘迫

“水滿則溢,盛極必衰”,這句話用來形容趙家班的興衰榮辱,恐怕是再合適不過了。

從當初的草臺班子到後來的門庭若市,趙家班藉著趙本山的影響力和名望一飛沖天。

和範偉分道揚鑣,逐漸遠離小品舞臺的趙本山,便開始招兵買馬,四處招攬徒弟的行動。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除了已知的“趙家班”的眾多徒弟,像黃聖依等明星,也遠道而來,向他跪拜執弟子之禮。

讓趙家班真正火起來的訊號,是趙本山成立“本山傳媒”後,又開設的“劉老根大舞臺”。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2009年,北京“劉老根大舞臺”開業僅一年,就創下6000萬票房,另一座分場開業的時候,圈內一眾大牌明星悉數到場祝賀,一票難求更是常事。

鼎盛時期的劉老根大舞臺全年演出數量達到1744場,演出收入突破2。2億元。

劉老根大舞臺的成功,帶給趙本山的是一筆極其可觀的收入,就拿本山大叔的私人飛機來說,造價兩億,每年的維護費用保守估計就有500多萬。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在劉老根大舞臺的經營理念上,趙本山遵循“給觀眾吃粗糧”的概念,說白了就是把“土”發揮到極致。

因此,趙本山前前後後收了百十來位徒弟,自然也就有了落腳之地和露臉機會。

用“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來形容彼時的趙本山和“趙家班”,雖然此話過於直白,但卻是不爭的事實。

當所有人都沉浸於劉老根大舞臺的成功時,未曾想,隱匿於成功背後的危機正悄然浮現,而這種危機恰好就是導致趙家班日暮西山的根源。

對很多“泥腿”出身的人來說,名利雙收,也是很大的挑戰。趙家班的內憂外患,恰恰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因利而分合,內憂外患的“趙家班”泥沙俱下

娛樂圈的分分合合,說好聽些是理念不合,而實際情況無非就是一個“利”字。

從趙家班走出來的弟子不在少數,但掰著指頭細數一下,大家熟知的、喜歡的也就那麼幾個人。

趙本山還在稱霸春晚小品舞臺時,他就開始有意識地將“趙家班”成員帶到臺前,從小劇場向大舞臺邁進。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小瀋陽、宋小寶、王小利……等人的爆紅,一定時間內讓“趙家班”成為內娛喜劇團體的天花板,而且趙家班向來秉承“一人火,帶全家”的做法。

想當初小瀋陽憑藉小品《不差錢》火遍大江南北,成了趙家班的一塊金字招牌,趙家班“一哥”的身份板上釘釘。

眼看小瀋陽這一步棋走對了,趙家班“依樣畫葫蘆”力捧王小利,小瀋陽從C位變成了配角。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而後,隨著小瀋陽退出小品舞臺,宋小寶強勢來襲,成功接棒,靠著一句“海燕,你可長點心”異軍突起。

在《歡樂喜劇人》的舞臺,遼寧民間藝術團的團長楊樹林,賣萌耍賤的文松,還有時不時要“吟詩一首”的宋曉峰,則大放異彩。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成角、成名的混得風生水起,可在趙本山百十來號的徒弟中,寂寥的、無名的大有人在。

相較於小瀋陽等人,許多無名者仍舊在臺前幕後苦苦掙扎著熬日子,亦或是依託於“趙家班”自給自足的作品,混個臉熟。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趙家班”各位成員間人氣上的落差,發展的斷層,也讓“趙家班”儼然成了獨屬於特定幾個人的專有名詞。

一個團隊中人員之間的巨大差距,必然引起各方不滿,並且成手逐漸自立,新人又不再擁有老人曾有過的資源和力捧。

新的領軍人久久無法出現,無人再能扛起“趙家班”大旗的現狀,已是無法規避的現實。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作為“趙家班”的創始人和領導者,沒有趙本山,就沒有今天的“趙家班”。

隨著趙本山退出春晚舞臺,深居簡出的他影響力顯然不及從前,作為一直依賴於趙本山名望的“趙家班”來說,趙本山的“沉寂”,自然也會影響到方方面面。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加之從“趙家班”成立之日起,當家人趙本山就一直奉行著“家長式”的管理和發展理念,徒弟和師父、徒弟和徒弟之間的捆綁現象很嚴重。

說好聽些,“家長式”管理帶著濃濃的人情味;說難聽些,這就是老趙的一言堂。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在紛繁複雜的娛樂圈,所有合作的促成和問題的出現,無外乎都與一個“利”字有關。

正如當年外界所傳趙本山和範偉之所以分道揚鑣,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利益分配不均,而趙本山在面對自己的徒弟時,顯然沒能吸取教訓。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趙家班”後來屢屢出現的爭議和內訌,是“趙家班”沒落的一個訊號。

曾經趙本山在面對郭德綱的提問時,曾直言不諱地說:“我的徒弟個個忠心,沒有一個人離開。”

此言一出,大有反諷郭德綱遭徒弟背叛的意味。

面對趙本山的“自信”,郭德綱半開玩笑地說了一句:“不著急,有的是時間。”

而今看著趙家班的現狀,再回味老郭的這句話,倒是一語成讖。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當年紅極一時的“趙家班”近年來屢屢被曝出不和的訊息,曾經被趙本山視為忠心不二的徒弟們也紛紛“背叛師門”。

早先趙家班成員嬌嬌公然開懟趙本山,哭訴自己在“本山傳媒”的情形。

而後一眾徒弟中,像是王小寶公開吐槽工資太低,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還房貸。

劉小光則多次在直播中抱怨公司抽成太高,自己憑本事掙錢,卻要上交70%。

趙本山可能也沒想到有一天會逐漸失去對徒弟們的控制,彼時自己認為忠心的弟子們,而今翅膀也都硬了起來。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導致這些情形出現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那個“利”字,徒弟們紛紛表示自己在本山傳媒賺不到錢,實則是胃口越來越大。

徒弟們覺得自己算是個腕兒了,加上趙本山的影響力不如從前,但這似曾相識的一幕,何嘗不是當初趙本山和範偉“分手”的原因。

但這群烏合之眾,眼裡除了錢之外,誰又有範偉的造詣?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如果說徒弟們的出走,只是削弱了“趙家班”的實力,那麼徒弟之間“手足相殘”的內訌,更加速了“趙家班”的分崩離析。

最為人熟知的一件事,當屬趙本山徒弟小沈龍在直播間多次喊話趙本山女兒球球要求連麥,但後者卻在直播間直接炮轟小沈龍。

隨後唐鑑軍、田娃等人也加入了罵戰,大有與小沈龍斷絕同門師兄弟情誼的姿態,恩斷義絕幾乎就在一瞬間。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看著自己的徒弟如今內訌不斷,趙本山或許也意識到自己已經“管不住”手底下的人了。

趙本山的86位徒弟,撐起了“本山傳媒”的商業版圖,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內訌不斷讓本就前景不明的“趙家班”搖搖欲墜,雪上加霜的是“趙家班”成員們屢屢陷入非議。

趙本山在每次的“收徒儀式”上,都會給徒弟送上自己親筆題寫的“國法家規”四個大字,以作為規範徒弟行為的準則。

在某場收徒儀式上,趙本山背後的牌匾上落有十六個大字,第一條就是“遵紀守法”。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只可惜趙老師的諄諄教誨,似乎不能阻止弟子們頻頻出事。

早在2012年,《鄉村愛情》中“長貴”的扮演者王小寶在發生車禍時,對司機大打出手,影響之惡劣,最後趙本山不得不親自出面道歉,才平息此事。

後來,“趙四”劉小光又跟女粉絲鬧得滿城風雨,讓整個“趙家班”蒙羞。

接著女徒弟胖丫又因假減肥藥事件鋃鐺入獄,“趙家班”的聲譽再次受損。

再後來,王小利因為在銀行辦理業務違規停車,被指享特權、耍大牌,遭到網友的口誅筆伐。

諸如此類的事端和爭議,不僅讓一把年紀的趙本山操碎了心,更讓“趙家班”屢屢陷入非議之中。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內憂”不斷的趙家班顯然已無精力和能力來處理好家事,而在當下這個競爭激烈的娛樂環境中,自己原地踏步就等於退步。

曾經的“趙家班”是國內喜劇團體“大佬”級別的存在,可隨著風波不斷,爭議不止,影響力正在與日俱減。

與此同時,像是德雲社、開心麻花、大碗娛樂等喜劇團體卻在蓬勃發展,而沈騰、賈玲、楊迪等一批喜劇人更是以一己之力瓜分喜劇市場這塊蛋糕。

內憂外患夾擊下的“趙家班”前路迷茫,儼然成了困局。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流俗老套的作品,良莠不齊的質素,“趙家班”還沒吃夠文化的虧

其實不難發現,現在趙家班陷入了一種自給自足、自娛自樂的旋渦中,演自己的鄉村IP,用自己“趙家班”的演員。

可不可忽略的一個問題是,今時今日的“趙家班”所出現的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咎於徒弟們素質和涵養的良莠不齊,以及萬年不變的作品題材。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顯然,“趙家班”吃了文化的虧。

儘管從作品數量和認知度來看,“趙家班”佔有優勢,趙本山有絕對的話語權,但談及文化底蘊,“趙家班”似乎並沒有實力能為自己正名。

不可否認,本山傳媒打造的系列農村題材電視劇,是長壽IP。

《鄉村愛情》《劉老根》《馬大帥》等影視劇深得一部分觀眾的追捧,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熱搜。

但從根本來講,劇中充斥的大量的家長裡短和不可理解的扭曲三觀。

雖然兼具了幽默和一定的現實,觀眾會圖一時的新鮮,但長久的俗套難免令人生厭。

新劇失寵、紛爭不斷,趙家班內憂外患的背後,是演員讀書少的悲哀

回看系列鄉村劇的演員們,演了十幾年依然是老一套,沒有長進的實力,啃老本的選擇,用爛了的IP。

久而久之,老了、舊了,自然成了過剩的“飯菜”。

跳不出舒適圈,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趙家班”想要救自己,難!

再說回到趙家班的一眾徒子徒孫身上,名利雙收之後,不懂得沉澱自己,於演藝一途毫無進取之心,只是把它當成牟利工具。

演員讀書少的悲哀盡顯,可他們顯然還沒有吃夠文化上的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