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懷可以消費,但不能被透支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21號騎象人 (ID:Elephant-Rider)

,作者:楊月涵,頭圖來自:《夢華錄》

一別16年,劉亦菲版的小龍女和陳曉版的楊過在《夢華錄》裡相遇了。因為自帶神仙姐姐和“神鵰IP”的光環,再加上些過往故事裡的意難平情懷,讓此劇未播先火。

好在沒踏入“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的魔咒,《夢華錄》的開播成為席捲端午檔最大的風暴——沒有傻白甜的女主和狗血拖沓的劇情,沒有十級的磨皮和捉摸不透的濾鏡,取而代之的是邏輯、智商、三觀線上的因果糾葛,成年人細膩的情感拉扯,富有質感的市井生活,就連當下熱門的“girls help girls”,也能在其中找到對映。

始於顏值,陷於劇情,忠於品質,這或許是不少人入坑《夢華錄》的原因。5天播放量超過6億,豆瓣評分8。8,反套路的《夢華錄》實打實地爆了,且爆在了古偶劇接連撲街,眾人皆嘆“苦古偶醜男久矣”的尷尬時期。

這種鮮明的對比很難不讓觀眾聯想。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古偶劇堪比搖錢樹,85後花旦也大多憑此起家。

但隨著政策的收緊和市場的走勢,古偶劇似乎走到了瓶頸期。

再好的IP也難逃“工業愛情”的吐槽,劇情陷入了非甜即虐的旋渦,佈景更是“拍攝一綠幕,後期全靠P”,

無論是仙俠還是所謂的武俠,最終都成了流水線式的古偶作業。

從營銷的邏輯上講,《夢華錄》先打情懷牌積累人氣,再用故事情節打動人心的套路恰如其分。而藉著《夢華錄》的爆火,又不難發現,

當下的影視圈乃至娛樂圈,正踏入一個“懷舊”浪潮。

劉亦菲之前,上一波被大眾現象級懷舊的是王心凌。因為《浪姐3》的開播,一首《愛你》讓無數人重回“甜心教主”的回憶。放大到整個音樂圈,這種懷舊風也颳得猛烈,周杰倫重映的演唱會,羅大佑又與孫燕姿的隔空PK,“爺青回”的感慨之中,

人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神仙打架”的年代。

在摻雜著自己獨特情感的回憶面前,觀眾通常很難有抵抗力,無論是綜藝還是影視劇的製作方,也通常深諳其理,

於是情懷就成了新的流量密碼,貫穿作品的始終。

可惜的是,

影視圈也好,娛樂圈也罷,一直遵循著物以稀為貴的法則。

縱使是情懷牌,也最忌反覆使用,多次“刷卡”,否則“王炸”也會變成一張普通的牌,不但激不起水花,反而會淪落成為觀眾指責的笑柄。

從創作者的角度來講,

情懷禁不起透支,過於依賴情懷這張牌,也意味著他們正失去著創造未來的可能性。

11年了,即便被觀眾盤到“包漿”,《甄嬛傳》依舊能憑藉各種零碎的片段登上熱搜,時間更久的《武林外傳》也能時不時激起大家的一波討論。人們在古早的記憶裡尋找情感的共鳴,然後集體陷入回憶的沼澤。

受眾“考古”更多是處於對好劇的懷念,而製作人不能透支情懷吃老本,則恰恰是為了創作出更多的好作品,讓受眾不再沉溺於“考古”。

話說回來,娛樂圈真正需要的是沉澱,換個角度想,真正的好作品,無論是當下的收益,還是未來的口碑,都會遵循付出和回報的正比關係,流量、情懷只能錦上添花,質量才是立命之本。

作品的好與不好自在人心。對於《夢華錄》,有人評價“首先它尊重了我的眼睛,其次它尊重了我的智商”。對影視圈乃至娛樂圈而言,不妨共勉。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21號騎象人 (ID:Elephant-Rider)

,作者:楊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