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種水稻,還把它帶回來了?能吃嗎?

中國人種地技能已經上天了!

真的!

航天員們在距離地球400公里的中國空間站“種地”,

這次種植的是水稻,完成了從“種子到種子”的種植全過程。

這次神十四返航地球,在太空中種植的水稻也隨著3名航天員一起回到地球,交給了科學家們繼續研究。

真沒想到!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種水稻,還把它帶回來了?能吃嗎?

那麼問題就來了,

咱們為什麼要在空間站種植水稻?空

間站處於微重力,高輻射的環境中,在這裡生長的水稻能吃嗎?

為什麼要在空間站種植水稻?

其實,中國空間站只是我們探索宇宙的第一步而已,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未來咱們還有載人登月計劃,載人登陸火星計劃,甚至是移民外星球。

真沒想到!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種水稻,還把它帶回來了?能吃嗎?

既然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那我們就要考慮在載人探測外星球時,如何解決糧食問題?

比如:火星距離地球最遠超過4億公里,最近大約是5500萬公里,探測器從地球出發,到著陸火星大約需要10個月的時間,這就意味著一來一回就要20個月的時間。

真沒想到!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種水稻,還把它帶回來了?能吃嗎?

航天員登陸火星後,又不能立即返回地球,而是需要等待發射視窗,視窗期大約26個月一次,如此一來,航天員至少要攜帶46個月的食物。

如果食物攜帶得少,航天員會有生命危險;可充足的食物又佔用了大量的艙內空間,以及增加發射重量,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實現這一需求的難度非常大。

NASA的太空食物系統高階研究科學家也曾在公開場合說:

一趟為期5年的火星之旅,每人需要消耗掉3000公斤食物,如果這些食物全靠火箭運輸,顯然無法滿足。

所以,在載人登月任務開展之前,就要解決人類長期空間探索的糧食保障問題,而中國空間站的太空水稻實驗,其實就是為未來載人深空探索做準備。

真沒想到!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種水稻,還把它帶回來了?能吃嗎?

空間站種植水稻

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種植水稻的過程,是在問天實驗艙進行的,問天實驗艙在今年7月24日和中國空間站對接,7月28日,航天員就在問天艙的生命生態通用實驗模組中種植水稻,7月29日實驗正式開始。

空間站處於微重力環境,環境和地球表面截然不同,必定會對水稻的生長造成一定的影響。

航天員觀察發現,在空間站生長的水稻,株型更鬆散,矮稈水稻變得更矮,但對高杆水稻沒有明顯的影響。

太空稻開花時間比地面略有提前,但是灌漿時間延長了10多天,大部分的穎殼不能關閉。

從7月29日注入營養液正式啟動實驗,到11月25日實驗結束,太空稻在中國空間站一共生長了120天,完成了從種子萌發,到幼苗生長,開花結子等全過程。

真沒想到!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種水稻,還把它帶回來了?能吃嗎?

在此過程中,航天員又進行了3次樣品採集,採集後的樣品儲存在零下80℃的低溫儲存櫃中,種子樣品儲存在4℃的低溫儲存櫃,並隨著神十四返回艙一起返回地球,交給地面科學家進行研究。

後續科學家們將會對這些樣品進行分子生物學、細胞學和代謝等方面的研究,為後續農作物在太空中生長提供理論基礎。

真沒想到!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種水稻,還把它帶回來了?能吃嗎?

在空間站種植的水稻能吃嗎?

太空中充滿了高能輻射,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水稻能吃嗎?

一句話:

能吃,但捨不得吃!

這次神十四帶回的水稻,是在中國空間站內生長的水稻,雖然它的生長環境是在太空環境,但其實它並未直接暴露在太空中,

而是在問天實驗艙內

,艙體材料能夠防高能輻射。

真沒想到!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種水稻,還把它帶回來了?能吃嗎?

在中國空間站生長的太空稻,只是生長環境與地面不同,

但它並未遭受高能輻射,基因並未發生較大的變異,還是能吃的

,但是樣本數實在是太小了,實在是太珍貴了,所以不捨得吃,而是帶回地面研究。

其實,航天員除了在空間站種植水稻,還種植了生菜,生長環境和水稻相同,神十四3名航天員在中秋節當天就吃了一部分太空種植的生菜。

真沒想到!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種水稻,還把它帶回來了?能吃嗎?

真沒想到!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種水稻,還把它帶回來了?能吃嗎?

這次咱們在空間站種植的水稻不夠多,量不夠大,還滿足不了航天員在軌6個月的需求。但是萬事開頭難,這是我們在空間站種植水稻的第一步,針對水稻在太空環境下的表現,咱們對其研究後還會對其最佳化設計,讓它們在太空環境下變得更高產,未來說不定你就能看到咱們在月球上種地,在火星上種地的場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