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社科】如何獲得進入孩子世界的“入場券”?這裡有份小貼士

如何進入孩子的世界,以兒童視角看待孩子、理解孩子,是多數家長和教師的困惑。這裡有一份來自園長的溫馨貼士,助力處於困惑中的您獲得進入孩子世界的“入場券”。

週末,有朋自近處來,我也一樣不亦樂乎。我們夫妻倆早早地起床,買、洗、蒸、炒,一頓忙活下來,準備好了豐盛的午餐。飯後,大人們自在聊著天,同來聚餐的幾個孩子,下桌準備去玩。

孩子們選擇來花園裡玩,身為幼兒教師,看到自己設計的花園受孩子喜愛便覺得高興。花園裡有很多小石子、汀步、石頭鴿子、模擬貓等,孩子們把小石子用紙盒搬運到了門前空地上,又撿來樹枝,開始搭房子……我蹲在一旁,始終找不到合適的介入時機。終於,有一個領頭的女孩說,“哎呀,樹枝不夠了!”我連忙說,“我知道哪兒有樹枝,我去撿”。“看,多吧?我們要不要給這個城堡裝個煙囪?”領袖女孩“賞賜”般地抬頭看了我一眼:“可以,到時大灰狼會從煙囪裡下來。”我回應道:“好,我去準備個大布袋,萬一真來了,一網打盡!”這時,那個領袖女孩站起身來問我:“你是誰家的?”我倍感驚喜,“我,我,我是這家的”,我指著我家的大門說。我內心狂喜,“蹲下來”讓自己順利成了他們中的一份子。

當我把這個事情說給還在家裡聊天的大人們聽,他們都大笑了起來!是啊,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大人跟我們玩得很少,而當我們自認為長大成人了,我們幾乎不再遊戲,甚至已經忘了怎麼遊戲,便漸漸失去了遊戲的能力

——由於缺少練習、由於雜務纏身、由於怕這怕那……我們身心被自己的情緒和要做的事情充斥著。

其實,孩子總是以遊戲來維持關係、療傷和建立自信,大人應該毫不猶豫地陪孩子游戲,以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幫助。遊戲能夠讓大人與孩子在不知不覺間相互傳遞一些深層的情感。當前的三胎政策下,一個聰明的媽媽發明了“充電”遊戲,她把每個孩子輪流抱在膝頭,告訴他們媽媽要用“愛”給他們充電,然後從他們的腳趾頭親到頭頂,再加入“愛之蛋”,假裝把一個蛋在他們頭頂敲破,用手指把蛋汁抹進頭髮和面板,直到全身塗滿為止。“充電”遊戲在親子之間傳遞著愛意,旁人通常覺察不到。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布萊恩與雪莉·沙頓史密斯合寫過一本非常好的書,專門論述孩子的遊戲。書中舉過一個有趣的例子,被稱為“伴奏”——在你忙著用吸塵器清理地板時,你的小孩突然提著包包經過你的面前,走到門口,跟你說再見。此時,你的角色是進入這個遊戲,不用太多,僅需一小步。你只需要跟他揮手道別,然後繼續清理地板。最後,你問孩子:“你回來了嗎?”他回答:“嗯!”你過去抱緊他,告訴他說看到孩子回家你有多高興。

還有一種很好的介入方式,叫“鏡子游戲”。在英國夏山學校,曾經有位學生半夜溜出宿舍惡作劇。尼爾校長的處理方式很特別,他穿上滑稽服裝,裝扮成一個匪徒,然後在半夜把這位學生叫醒,問他要不要跟他一起去作案。結果,這位學生一口回絕,還教訓校長要端正自己的行為。就這樣,學生的惡作劇事件得到了很好地解決。當惡作劇的孩子在糾結到底該控制還是製造麻煩時,尼爾校長提供了一種特別的遊戲,半夜裡跑出來的行為,就相當於一面鏡子,使學生有機會重新反思整個事件。

當我們不停地對孩子耳提面命,告訴他們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時,孩子得不到自己思考的空間,他只能被迫做出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

:要麼口服心服地接受批評,要麼明目張膽地反抗。這樣的遊戲,有助於孩子反思自己,甚至是在一些嚴肅的問題上。

結合當下家庭教育現狀,我們更呼籲父親介入孩子的遊戲。作家約翰·厄普代克準確地描述了當今社會一個特徵:父親已經越來越遠離家庭的中心位置。他們認為,陪孩子玩遊戲,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或者覺得有心無力。其實,父親是孩子們最好的遊戲物件。大量研究證明,與父親摔跤、拳擊,只要適度,就有助於孩子的成長。例如,常與父親打鬧的男孩,能和別人相處得更好。做父親的擅長活躍氣氛,把嬰兒拋到半空再接住,在節日慶祝中活躍氣氛,這些都很重要,都是孩子們需要但成人容易忽視的。

放鬆狀態下的快樂和笑聲是進入孩子世界的入場券。作為成人,我們需要放鬆下來,學會如何讓自己感到快樂,學會開懷大笑,試著重返童年,才能真正進入孩子的世界,給孩子帶去快樂。

(來源:光明社教育家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