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諡號怎麼來的,有什麼含義?而楊廣為什麼被稱隋煬帝?

諡號,就是我國古代的一部分人死後所獲得的稱號,而這一部分人究竟是何人也大有來頭。

揭秘:古代諡號怎麼來的,有什麼含義?而楊廣為什麼被稱隋煬帝?

關於諡號的起源,大致就分為兩種說法,其一是諡號起源於西周早期,周公制諡;其二就是諡號形成於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階段,而後者得到了普遍的認同。

西周之後,諡號得到了廣泛的施行,直到秦始皇時期,嬴政認為諡號有“子議父,臣議君”之嫌,於是將其取消,不再推行。等到西漢建立之後,才又開始實行。

揭秘:古代諡號怎麼來的,有什麼含義?而楊廣為什麼被稱隋煬帝?

諡號是在人去世之後,後人根據其生平功過而給予的一種評價,因為對於一個人的評價很難用三言兩語講清楚,於是便有了給諡號的做法,用一個簡單的諡號來高度概括一個人的是非功過。而能夠獲得世人評價的,也一定是有身份的人,所以,古代的諡號只有死去的帝妃、諸侯和大臣才可以獲得,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擁有諡號,也是一個人尊貴的象徵。

對於一個人的評價,自然有好有壞,所以給予一個人的諡號也必然有好壞之分。

但是在諡號最初形成時,只有“美諡”、“平諡”,而沒有“惡諡”,直到周厲王之後,才有了“惡諡”出現。

關於諡號的選定,還存在有專門的“諡法”,在其中規定了一些特殊含義的字來供人選擇,有點類似於我們如今使用的字典。

揭秘:古代諡號怎麼來的,有什麼含義?而楊廣為什麼被稱隋煬帝?

除此之外,還有官諡和私諡之分,官諡自然就是“官方”選定的諡號,私諡就是一些士大夫或者有名望的學者去世之後,由他們的親戚、門生等來選定的諡號。

在官諡當中,一般分為上諡、下諡、平諡。

上諡就是表揚性的諡號,以此來表現一個人生前的美好的德行,像“文”通常表示一個人有才能、勤學好問,“康”則表示安樂撫民;

下諡顧名思義,即是批評類的諡號,如隋煬帝的“煬”,周厲王的“厲”;

平諡則多是一些同情類的諡號。

揭秘:古代諡號怎麼來的,有什麼含義?而楊廣為什麼被稱隋煬帝?

此外,諡號有一字,也有多字,最長的諡號甚至可以長達二十多個字。而且除中國之外,有很多鄰近的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也會使用諡號來對他們國家的一些重要人物來做出評判。

隋煬帝楊廣,末代君王,是一位有名的“暴君”,在位期間施行暴政,設定了殘酷的吏法,勞民傷財,使得老百姓們叫苦連天,由此引發了數次農民起義,推翻了其殘暴統治,而後建立了唐朝。

而隋煬帝楊廣的諡號“煬”,就是唐高祖李淵所賜。但是,楊廣並非只有一個諡號,只是隋煬帝這個諡號過於深入人心,所以得以流傳千年。

揭秘:古代諡號怎麼來的,有什麼含義?而楊廣為什麼被稱隋煬帝?

古代《諡法》說,“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

總的概括來說,就是貪戀女色、背棄民心、虐待民眾、行為失德、違背天理。而這個“煬”字也很好的總結了隋煬帝楊廣生前的所作所為,可以說隋煬帝能得此諡號也是“實至名歸”。

當然,在對一個歷史人物進行評判的時候,一定要全面、客觀。隋煬帝是殘暴虐民,但是他也有做出一些功績,所以隋煬帝死後,還獲得了另外兩個諡號,一曰“明”,表明其重功績,二曰“閔”,則是一種平諡,更多表哀思。

揭秘:古代諡號怎麼來的,有什麼含義?而楊廣為什麼被稱隋煬帝?

而隋煬帝這一稱號之所以如此深入民心,一方面是因為楊廣本人在位時的暴劣行徑使得當時的人們對其深惡痛絕,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李淵奪取了天下,而李淵作為隋朝臣子,篡位奪權,建立唐朝,本就不算光彩,所以為了讓自己的行為合理化,只能靠儘可能地損害楊廣的名聲來讓自己的篡位顯得名正言順,由此,隋煬帝這個名號便得以流傳千年。

自古成王敗寇,而每一個朝代的更替都意味著有一部分人背棄前朝,但是在我們根深蒂固的思想當中,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行之一便是忠誠,推翻前朝建立新朝,本就是背叛,而為了讓這背叛合理化,新任的君王就只能添油加醋地將前朝的罪惡放大,以此來讓自己建立的新王朝更加容易被接受。

揭秘:古代諡號怎麼來的,有什麼含義?而楊廣為什麼被稱隋煬帝?

所以,關於諡號這一做法,其實看來並非完全公正。人死之後,所有的一切都只能交由後人來評判,自己已無法去幹涉。而古代的皇位世襲,孝字當頭,後世的子孫自然不可能給自己的父輩安上不好的名頭,因此各種諡號自然極盡讚揚懷緬之意,而我們也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惡諡”都是末代君王,因為他們的諡號並不由自己的子孫來定,而是由新王朝的帝王來選擇,因此,難免有失公允,將前朝帝王的惡放大。

揭秘:古代諡號怎麼來的,有什麼含義?而楊廣為什麼被稱隋煬帝?

我們每一個人在做一件事,說一句話之前都一定有自己的考量,並且一定是更多的以自己的利益為上,這是人的天性。改朝換代在古代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因此為了讓百姓更大程度地接受新朝,幾乎所有的帝王上任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赦天下,以此來求得民心所向,所以,給前朝皇帝“惡諡”也無可厚非了。

諡號可以說是貫穿了我們整個的封建王朝,它已經成為我國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透過諡號,我們或許不可以精準的看到那個人的品行,無法全面客觀的給出一個人評價,但是至少這是一個重要的參考,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它體現了我們古人的智慧,也是一種高度凝練化的表達。

而對於那些已逝的人,我們最應該做到的,或許就是秉持著一種客觀的態度,透過多方面的瞭解和全方位的認識之後,再謹慎作出評判。

文/枕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