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將至,老人說“七月半吃只鴨,萬事不用怕”,老傳統真講究

導語:明天中元節,老人說“七月半吃只鴨,萬事不用怕”,這是啥講究?

農曆七月有兩重要的傳統節日,一個是中國人情人節七夕,另一個就是七月半的中元節,又稱七月半、七月望,在中國的民間俗稱“鬼節”,按照民間的說法:

中元節這天夜裡陰曹地府鬼門開啟,陰間的所有鬼魂這天放假,來陽間走一趟,有家的回家(墳墓),收點紙錢;有冤的報冤,有仇的報仇;無所事事的孤魂野鬼隨處遊蕩,尋找機緣投胎轉世。

有些地方在中元節這天,老人會特意叮囑小孩子夜晚不要出門。

中元節將至,老人說“七月半吃只鴨,萬事不用怕”,老傳統真講究

據考證,關於中元節來源的一個可信的傳說,中元節的起源於一個“祭祖”的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為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2010年5月,文化部還將中元節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祭祖又和“秋嘗”密不可分,說白了就是吃,所謂“秋嘗”也稱為“薦新”“嘗新”,說的是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奉上瓜果蔬菜和黍稷等穀物糧食,讓祖先來嘗新。

中元節在有華人的居住的地方都非常重視,比如東南亞這些華人較多的國家,在中元節這天也會有非常隆重的儀式,比如新加坡,中元節除了要祭祖普渡等傳統習俗之外,他們還要搞一次“七月歌臺”的活動,而且這一個活動會貫穿整個七月,有意思的是這一場表演的第一排椅子會是空置的,專門是為了留給那些“鬼魂”來觀看的,表演的時間只在晚上,節目內容非常豐富,有短劇、魔術、勁歌熱舞。

中元節將至,老人說“七月半吃只鴨,萬事不用怕”,老傳統真講究

浙江嘉善縣以中元節下雨為水稻豐收之兆,桐廬縣民中元節晚上鳴鑼撒飯於野,稱之“施食”。

除了中元節的一系列的祭祖活動之外,在中元節這天菜場裡的鴨會賣空,因為在中元節這天會有很多的禁忌,老人常說“七月一隻鴨,萬事不用怕”,所以很多人會起早去菜場買一隻鴨來吃吃,清燉也好紅燒也好,總之是吃鴨之後可以順利度秋。

中元節將至,老人說“七月半吃只鴨,萬事不用怕”,老傳統真講究

為什麼中元節這天要吃鴨呢?老傳統的這一說法裡有什麼講究?

民間的說法是,鴨子是通往奈何橋的使者,在中元節七月半這天,用鴨子來祭拜祖先,透過水路的方法把給先祖的物品運送過去;另外鴨的諧音“壓”,也有鎮壓之意,藉此來“鎮壓”七月半在陽間作亂的鬼魂,用鴨來祭祖之後再與家人同食,也是和先人分食一隻鴨, 以此期望得到先人的庇護。

中元節將至,老人說“七月半吃只鴨,萬事不用怕”,老傳統真講究

科學一點的說法其實是中元節之後,接著而來的節氣就是“處暑”,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意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後,我國北方地區氣溫逐漸下降,晝夜溫差明顯加大;而在南方高溫還會反撲,也就是民間常說的“秋老虎”。順應節氣的變化,從飲食養生的角度出發,涼性的鴨肉可以和秋燥互補。

中元節將至,老人說“七月半吃只鴨,萬事不用怕”,老傳統真講究

在中元節這天吃鴨肉更好的解釋就是是順應節氣的變化,吃鴨肉秋補防秋燥,養足身體。經歷了夏季的炎熱,體內有溼氣,到了秋季時,季節轉換,陽氣下沉,陰氣上升,易上火,而鴨肉其不溫不熱的特性有清熱去火之效,尤其在夏秋之交,食之更佳。民間認為鴨子是“補虛勞的聖藥”,處暑鴨的由來也是這樣興起的,俗語有“處暑送鴨,無病各家”之說。

所以,在中元節這天流傳的“七月半一隻鴨,萬事不用怕”一來為了祭祖,二是為了順應節氣,從科學飲食的角度出發,吃鴨肉“清熱去火補虛勞”,養足身體,迎接接下來的秋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