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工資買不起一件羽絨服?

一個月工資買不起一件羽絨服?

(文中配圖擷取自網路)

11月7日,已經正式立冬了,

隨著立冬節氣的來臨,

你那裡正式入冬了嗎?

隨著近兩年的寒潮次數猛增,

年輕人也頂不住寒風的「吹殘」

(應該是年紀到了)

他們再也不用媽媽反覆叮囑「穿好秋褲」,

就自覺在社交平臺搜尋過冬保暖攻略。

一個月工資買不起一件羽絨服?

發熱秋衣、羊絨大衣、登山服、雪地靴......

擁有這些過冬利器,

年輕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就「熱」起來了。

但如果你問,只能留下一樣東西禦寒?

多數人會選擇留一件

羽絨服

傍身。

一個月工資買不起一件羽絨服?

其實羽絨服的出現

源自於一次冬季捕魚行動,

1936年,美國人

艾迪·鮑爾

為在搬運漁獲時更加靈活,

脫下了厚重的毛衣和外套,

而差點凍死的經歷,

讓他決心發明

一件

輕便、保暖的外套

抵禦嚴寒。

經過幾年的尋覓

他找到保暖的

鵝絨

為內料,

又恰逢杜邦實驗室發明了

尼龍面料

這種織物質地緊密,

能很好防止絨料外鑽。

1940年世界第一件羽絨外套

「Skyliner」

就此誕生,

鮑爾還為其申請了專利。

一個月工資買不起一件羽絨服?

而到了上世紀80年代,

羽絨服才開始走進中國市場,

但其

市場的潛力卻是不容小覷的

根據中國服裝協會資料,

2021年國內羽絨服

市場規模為1562億元,

2016~2021年年均增速為

12.7%

高於整體服裝市場。

既然這塊蛋糕很香,

那羽絨服的市場就必然很

「卷」

一個月工資買不起一件羽絨服?

按照

價格區間

來劃分,

以加拿大鵝、Moncler為代表的國際品牌

必然是第一梯隊,牢牢佔穩了高階市場,

單件羽絨服的價格超萬元

像波司登、北面和各大主流運動品牌,

則一般定位在中高階市場,

購買一件也需要花費數千元;

而以優衣庫、Zara、雅鹿為代表的大眾化品牌,基本保持在千元以內的價格水平。

而關於

「羽絨服越來越貴」

的討論

在網際網路上也一直熱度不減:

「不買一件四位數的羽絨服都沒資格過冬」

「波司登也出萬元羽絨服了」

「北上的加拿大鵝門店大排長隊,小碼一件難求」

……

一個月工資買不起一件羽絨服?

難道年輕人都能輕鬆實現「羽絨服自由」了嗎?

千元以下的羽絨服真的沒人買了嗎?

為了探究

年輕人理想的羽絨服價格

「後浪小資料」欄目

在36氪官方微博發起了

買羽絨服時,你能接受的最高價位是多少?

」的投票調查。⬇️

一個月工資買不起一件羽絨服?

共有

761位受訪者

參與了投票,

給出了他們心中羽絨服的理想價格⬇️

一個月工資買不起一件羽絨服?

調查結果顯示,

超4成的受訪者

只接受買

500元以下

的羽絨服;

接受

500-1000元

價位的年輕人,佔比

27.9%

而僅有

7.8%

的年輕人,

願意花

2000元以上

購買羽絨服。

還有

7.1%

的勇士堅決

不買羽絨服

(再過兩年他們就會覺得真香了!)

一個月工資買不起一件羽絨服?

@今天不發瘋

還是相信「一分錢,一分貨」,但太貴的品牌溢價也是智商稅。

@四月裡的風

輕便保暖就行,但私心想讓品牌都把羽絨服做得時尚一丟丟,又好看又暖和才是終極奧義。

@點燃你溫暖不了我

冬天的羽絨服真的不好洗,面料更重要一些,要易清潔的最好~

@bibabu123

反正穿過這幾個月,明年還得買新的,說不定中間還多買幾件換洗,用不著那麼貴。

不難看出,

500元以下的羽絨服才是普通人的最佳選擇。

購買羽絨服的初衷,

就是看中其

極佳的保暖效能

而非其他的附屬價值

精打細算的年輕人自然深諳其中道理。

( 反正我不是在鵝門口排隊的人 )

一個月工資買不起一件羽絨服?

而近年來,羽絨服價格一路飆升

但質量問題也層出不窮:

就連波司登、加拿大鵝這樣的品牌

都出現

以「鴨」代「鵝」

這樣的原料問題,

放眼整個羽絨服市場,翻車率更是讓人咋舌。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釋出的報告,

地方羽絨服質檢抽查結果浙江的合格率為89。2%,

廣東合格率為91。7%,上海為84。8%。

一個月工資買不起一件羽絨服?

而現實是, 多數人秉承的

「一分錢,一分貨」

的消費信念 被打破,

這茬韭菜就又被輕易收割。

在這種情況下,

一件

款式時尚、質量過關

的羽絨服

才是消費者的第一選擇。

所以今冬保暖預算最多500塊,不能再多啦~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後浪研究所”(ID:youth36kr),作者:佳蔚、吳優,36氪經授權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