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後長出來,有強烈的毒性,20年前很多人採挖它,如今不值錢了

前言

導讀:夏至後長出來,有強烈的毒性,20年前很多人採挖它,如今不值錢了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白霞”的姑娘,有一年遇到了大饑荒,它在地裡除草的時候,見到了一種很像芋頭的根莖,就因為實在太餓了,所以撿來起來洗乾淨就吃掉了。可是沒過多久它就嘔吐不止,為了止吐,它立馬去家裡吃了好幾口生薑,想不到的是不僅沒吐了,反而她多年的老毛病——咳嗽也好了。

夏至後長出來,有強烈的毒性,20年前很多人採挖它,如今不值錢了

聰明的白霞,就用這種芋糰子和生薑給村裡的人治咳嗽病,效果非常不錯。因為她也知道這種植物有毒,需要炮製才能用。可是有一天,它在清洗這種植物的時候,不小心跌入河流裡面淹死了,而村裡的人為了紀念她,就給這種植物取名“白霞”。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並且還發現它主要在夏至節氣後長出來,這個時期夏天過半了,於是就改成了“半夏”。

玉米地常見的野菜

半夏這種植物,對於很多的農民朋友來說,應該都是非常熟悉的,因為它在很多的路邊、荒地,還有莊稼地裡都能見到,並且莖幹獨立,沒有分枝,葉片是三片聚在一起,也很有特色,非常好分辨。

夏至後長出來,有強烈的毒性,20年前很多人採挖它,如今不值錢了

半夏在我國分佈很廣,在各地的叫法也不相同,不完全統計它的俗稱至少有三四十個,比如四川地區就根據它的根莖長得像芋頭,取名為麻芋頭。貴州也叫它麻芋果,另外山東地方稱它為老鴨芋頭,另外還有三葉草、三片葉、地文、守田、地星、老鴉眼等等。

在農村裡有很多植物和夏至節氣有關,比較知名的就是夏枯草,它生長冬季,長在春季,而到了夏季就枯萎。另外還有夏水仙、夏至草(小益母草)、夏臘梅、常夏石竹等,當然了半夏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種。在夏至節氣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就是指夏至節氣到了以後,半夏的地下球莖也就長出來了。因為這個期間夏天過半了,所以得名半夏。

夏至後長出來,有強烈的毒性,20年前很多人採挖它,如今不值錢了

曾是農村娃學費的來源

半夏這種植物,過去農村的很多莊稼地裡十分常見,是一種農民討厭的害草。但是在20年前有一段時間,它也成為了農民增加收入的來源,因為它能賣錢,很多的小孩子就是靠山裡採挖它來賣學費。

在20多年前,農村的條件還不太好,很多的小孩子都要自己想辦法去掙學費,而山裡很多的植物就能賣錢,其中半夏就是其中之一。

夏至後長出來,有強烈的毒性,20年前很多人採挖它,如今不值錢了

記得當時半夏也就是一兩塊錢一斤,因為它個頭又不大,一天頂多也就能挖十斤。並且由於半夏長大采挖的季節又是在夏季,很多人頂著烈日去挖,不僅曬得非常黝黑,有些甚至還頭上、身上曬得長瘡。但是沒有辦法,依然要去山裡採挖,就是希望能夠多挖一點掙學費,從而減輕父母的負擔。

而挖過半夏的朋友們也非常清楚,這種植物雖然很像芋頭,但卻是有毒的,是千萬不能吃的。記得有一次我不信邪,以為大人都是騙人的,就撿了一個用舌頭舔了一下,發現非常的麻,從那以後再也不敢吃了。

夏至後長出來,有強烈的毒性,20年前很多人採挖它,如今不值錢了

半夏的毒性很強,並且是一種“刺激性毒性”,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古人叫它麻芋頭了,真的非常麻。它的毒性主要是對眼睛、咽喉、口腔和腸胃有破壞性的刺激作用。不過雖然它有毒,但是卻能入藥,並且已經有超2000年的歷史了,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

為何現在不值錢了?

在當時很多的藥店,商販大量的收購半夏,很多人都會山裡採挖。畢竟20多年前農民還沒有怎麼外出打工,而收入來源又很單一。半夏本來是一種害草,山裡面特別多,所以許多人都會去挖。

夏至後長出來,有強烈的毒性,20年前很多人採挖它,如今不值錢了

但是現在卻很少有人去挖它了,只因沒有人去農村收購了。原因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經取得了半夏的人工栽種技術的重大突破,到了九十年代就開始推廣種植了,而到了2000年前後,很多地方都已經開始規模化種植半夏了。種植面積大了,產量也上去了,所以也就不需要去農村收購野生的半夏了。但是野生的半夏質量還是要優於種植的,目前野生的一二十元一斤。

結束語

半夏是一種有很強烈毒性的植物,誤食過量了也會致人死亡。市面上所見到的半夏,都是經過去毒處理的,也就是常說的“炮製”,而且從古至今對半夏的炮製方法也很多樣,至少有上百種不同的方法,而根據炮製方法不同得到的半夏叫法也不同,比如姜半夏、清半夏、曲半夏等。

夏至後長出來,有強烈的毒性,20年前很多人採挖它,如今不值錢了

夏至節氣到了,半夏也長出來了,但是如今在農村半夏不怎麼值錢了,因為沒人來收購了。各位朋友們,你們可有小時候挖過半夏的經歷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