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籟八音仙嫋嫋,松風千載意悠悠

文‖飄雪依依

圖片前三張為網路下載,其餘均為原創

天籟八音仙嫋嫋,松風千載意悠悠

『憶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

鳳谷最清幽。

天籟八音仙嫋嫋,松風千載意悠悠。

山色亦風流。

八音:八音澗;

天籟八音仙嫋嫋,松風千載意悠悠

關於千載松風意悠悠,就不得不說下惠山寺前舊遺“聽松石”又名“聽松石床”。位於惠山寺大同殿前古銀杏樹下,一座六角“聽松亭”內,長約兩米,一端翹起若枕,宛如臥榻,一成人平躺綽綽有餘。

無錫坊間慣以“偃人石”相稱,“偃”,仰臥之意。石床一端鐫有“聽松”二字,字跡端莊清秀、圓潤和諧,為唐代著名書法家李冰陽所書。

石床的另一端則鐫有宋代文人的題字,由於年久,石碑受風雨剝蝕而字跡斑駁,已很難辨認。

天籟八音仙嫋嫋,松風千載意悠悠

惠山寺始建於南北朝時期,距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千餘年間,惠山寺六遭劫難,後毀於太平天國戰亂,後又重建。

寺內龍眼泉、石經幢、聽松石床、金蓮橋、古銀杏、八音澗、天下第二泉、御碑等皆為遺存舊物。

咸豐十年(1860年),聽松亭毀於兵燹,同治五年(1886年)重建並留存至今。現亭內匾額“聽松亭”三字為紅學家馮其庸所題。關於石床“聽松”之名的由來有好幾版本的傳說。

天籟八音仙嫋嫋,松風千載意悠悠

一說宋代趙構從金邦逃回,路過無錫惠山時,曾和衣偃臥石床上過夜。午夜時分,他忽聽山上松濤齊鳴,疑是金兀追趕而來,嚇得他一骨碌從石床上爬起,落荒而逃。由此,後人便稱此石為“聽松石”。

另一說是金兀被岳飛打敗,潰退到無錫惠山時,已精疲力盡,偶見山上有此巨大石床,就一頭倒在石床上呼嚕呼嚕地入睡了。夜半,一陣山風襲來,把松樹吹得呼呼作響,加上松子和松針葉沙沙落地的聲音,把金兀從夢中驚醒。

他慌忙從石床上跳了下來,躲在石床東側,由於用力過猛,右手按在石床上而留下了掌心和五個指頭的痕跡。

天籟八音仙嫋嫋,松風千載意悠悠

從此,石床就更加神奇了。然則傳說畢竟是傳說,不過是為石床本身增添些傳奇色彩罷了。但關於聽松石床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都有其足跡。

其中有唐代大詩人李白和晚唐詩人皮日休之作最為有名,聽松石床非比尋常也在於此。唐天寶十四年(755)冬“安史之亂”期間,李白退居江南,遊歷惠山時留有詩作

《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五律二首,其中分別提到了惠山寺的兩處景點,松石床和御碑亭前的金蓮池。原文為:

天籟八音仙嫋嫋,松風千載意悠悠

《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二首》

其一

遠公愛康樂,為我開禪關。

蕭然松石下,何異清涼山。

花將色不染,水與心俱閒。

一坐度小劫,觀空天地間。

天籟八音仙嫋嫋,松風千載意悠悠

其二

客來花雨際,秋水落金池。

片石寒青錦,疏楊掛綠絲。

高僧拂玉柄,童子獻霜梨。

惜去愛佳景,煙蘿欲瞑時。

文中的“金池”指的就是惠山寺金蓮池;

天籟八音仙嫋嫋,松風千載意悠悠

譯文為:就像慧遠公喜愛謝靈運一樣,昌禪師也喜歡我,併為我開啟禪關。坐在蕭疏的松石上,就像坐在佛教聖地清涼山。花空色不染,心與水俱閒,全身空淨。

一坐禪關就是一小劫,天地無一實在。正值你讀經讀得天花雨紛紛飛落之時,我來做客,秋水清落而池塘金底顯見。青色錦墊鋪在條石上一片清涼,楊樹上掛著疏稀的綠葉。

高僧你手揮白絲玉柄拂塵,童子為你獻上秋天的霜梨。現在雖然是黃昏時刻,蘿藤籠煙,愛你山池佳景而不忍心離去。

天籟八音仙嫋嫋,松風千載意悠悠

晚唐詩人皮日休也曾來惠山寺靜聽松濤,並賦有《惠山聽松庵》一詩:

千葉蓮花舊有香,

半山金剎照方塘。

殿前日暮高風起,

松子聲聲打石床。

天籟八音仙嫋嫋,松風千載意悠悠

這首詩寫秋季日暮在惠山聽松庵所見的清雅而又略帶淒涼的景象。池中的千葉蓮花雖然行將凋殘,但還餘著舊時的清香;

惠山古寺映照在池中,顯出倒影來,白日將暮,天風從殿前吹過,刮落松子,打在石床上,發出一聲聲清響。詩只寫了這一個景象,在這個景象中,蘊含著一種清幽靜穆的氣息。

這雖是秋季日暮的惠山景象體現出來的,卻也多多少少地反映了詩作者皮日休隱居生活中的精神面貌。

當時的惠山,植被以松樹為主,而非今日之香樟樹, “

蕭然松石下”、“松子聲聲打石床

”,為當時惠山生態的真實寫照。

天籟八音仙嫋嫋,松風千載意悠悠

閒敲平仄兩三首,靜讀詩書方寸心。宋雨唐風文海沐,高山流水遇知音。一個喜歡喝著咖啡敲詩的小女人,很高興在詩詞的海洋裡與您相遇。如果喜歡我的詩詞,那就在下面點個贊呀,留個言啊,也可以轉發、賜幾朵小花或新增關注或點一下小火箭助力推薦一下。您的鼓勵是我創作最大的動力和支援,在此小女子深表感謝!願歲月靜好,淺笑安然!一路有您陪伴真好!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飄雪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