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頭還是留髮”?當漢人做出選擇後,足可見清廷之權威

“留頭還是留髮”?當漢人做出選擇後,足可見清廷之權威

甲申國難,恰如顧炎武的亡國亡天下之論所言:“亡的不僅僅只是一個王朝,也不僅僅只是漢人的衣冠,還有漢人的脊樑骨。”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顧炎武曾在其著作《日知錄》中提出了“

亡國

”與“

亡天下

”之辨,“亡國”僅僅只是封建王朝的覆亡、政權的更迭,“亡天下”則是民族的消亡。

“留頭還是留髮”?當漢人做出選擇後,足可見清廷之權威

而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用真實而殘酷的方式印證了他的觀點。

01

甲申之難與剃髮易服

公元1644年,曾經強盛一時、萬國來朝的大明王朝在李自成農民起義軍與關外新興的滿清勢力的衝擊下土崩瓦解。

有心勤政卻無力迴天的崇禎皇帝只得悲涼地自縊於煤山,史稱“甲申之變”。

“留頭還是留髮”?當漢人做出選擇後,足可見清廷之權威

隨後清王朝借李自成和吳三桂的矛盾得以逐鹿中原,

最終一統天下,成為了中國的下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清軍入關後,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的滿族,開始以異族身份統治中原。

對於自己統治下的億萬漢人以及漢民族文化,滿族採取了精明而又冷峻的兩手策略:

“留頭還是留髮”?當漢人做出選擇後,足可見清廷之權威

一方面保留儒家的綱常禮教來為鞏固清廷統治服務,並透過科舉適度開放政權以籠絡漢族士人為清王朝統治服務;

另一方面則對所有能夠喚起漢民族民族意識的東西大力打壓,以從精神上馴服漢民族,使其江山能夠千秋萬載、堅如磐石,

其中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漢民族的衣冠形制

“留頭還是留髮”?當漢人做出選擇後,足可見清廷之權威

“君子死而冠不免”,在儒家信仰中漢冠威儀尤為重要。

清廷深知要想徹底摧毀漢人的民族尊嚴,瓦解漢人的民族意識,

使其成為清廷統治下的順民和滿洲貴族的奴僕,剃髮易服勢在必行

於是入關伊始,清王朝便頒佈了剃髮令,公然宣稱“

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

”,強制推行“

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

”的剃髮易服政策。在全國上下一石激起千層浪。

“留頭還是留髮”?當漢人做出選擇後,足可見清廷之權威

無數歸降地區的漢人高呼“

寧為束髮鬼,不作剃頭人

”的口號,

奮起反抗清王朝的剃髮暴政。

面對漢民族風起雲湧此起彼伏的抗清鬥爭,清王朝毫不留情地採取了殘忍的鎮壓政策。

“留頭還是留髮”?當漢人做出選擇後,足可見清廷之權威

昔日煙柳畫橋、繁花似錦的江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從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難再到廣州之屠,

在殘忍的暴力之下,士人的脊樑被清王朝專制統治徹底折斷

原本擁有著遠大的社會理想與獨立的人格追求,“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儒者徹底淪為了能夠供統治者任意奴役驅使的奴才。

02

亡天下

清朝後期,國勢衰微,民生凋敝,而同時期的西方相繼完成了工業革命,急需擴大市場與原料產地,以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

而地大物博且市場前景極為廣闊的中國,便成為了他們的首要侵略物件。

“留頭還是留髮”?當漢人做出選擇後,足可見清廷之權威

自鴉片戰爭以來,列強為開啟中國大門擴大侵略利益而發動了多次的侵華戰爭,從兩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再到八國聯合侵華,

列強的侵略勢力步步深入,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讓人倍感奇怪的是,在列強挑起的這些侵華戰爭中,中國百姓大多毫無國家民族觀念,甚至助紂為虐,為虎作倀,主動幫助入侵的侵略軍。

以至於在八國聯軍之中,由華人組成的華勇營反倒是戰鬥力最強的一股武裝力量。

“留頭還是留髮”?當漢人做出選擇後,足可見清廷之權威

晚清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究其本因就在於清初的剃髮易服政策,

其對漢民族精神文化的摧殘,使得漢民族普遍失去了民族魂。

對於失去靈魂而只餘肉體的行屍走肉一般的國民來說,能蠅營狗苟地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上存活下去就是人生最大的追求,

至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於他們而言只是一句空話

“留頭還是留髮”?當漢人做出選擇後,足可見清廷之權威

由此到了晚清時期,中國民族的國民性已經墮落到了魯迅筆下的“

看客

”那樣的程度,這樣的國民在權力面前唯唯諾諾,在比自己還要弱小的人群面前卻趾高氣昂。

這些人對於他人的苦難大多麻木不仁、漠不關心,整個社會也是一盤散沙的混亂狀態。

這時的他們已無法團結起來,肩負國家興亡的重任。

“留頭還是留髮”?當漢人做出選擇後,足可見清廷之權威

即便是在辛亥革命之後,中國社會的“

孔乙己

”和“

阿Q

”依然比比皆是、屢見不鮮。

直到新文化運動之後才稍有改觀,卻又陷入了全盤西化、歷史虛無主義的另一個深淵。

清王朝的剃髮易服政策與空前的專制統治徹底改變了漢民族的精神面貌,扭曲了漢民族的精神特質,其遺毒至今尚未完全消散。

其不僅是文化之殤,更是精神之殤,民魂之殤。

03

新時代漢服復興運動的意義

“留頭還是留髮”?當漢人做出選擇後,足可見清廷之權威

如今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越來越接近實現民族復興的目標,中華民族的復興不僅在於經濟的復興,更在於文化的復興。

漢家衣冠是漢民族精神的物質載體,有了這樣的物質載體,我們方可恢復漢民族的浩然之氣,重塑我們的民族精魄。

“留頭還是留髮”?當漢人做出選擇後,足可見清廷之權威

身為同袍的我們在推行漢服復興運動時,不僅要在形式上推廣漢家的衣冠,更要發揮文化對人類精神的塑造的重要作用。

從精神上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重建我們的民族信仰,挺起我們民族的脊樑。

如此我們的運動才有了更加實際的意義。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胖虎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