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狼煙家國情,蕩氣迴腸義烏兵之三:抗倭記和首級換銀子

十四世紀初葉,日本進入

南北朝

分裂時期,封建諸侯割據,互相攻戰,爭權奪利。在戰爭中失敗了的一些南朝

封建主

,就組織

武士

商人

浪人

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劫燒殺的海盜活動,歷史上稱之為“

倭寇

”。

至明朝嘉靖時期,沿海一帶私人經營的海上貿易十分活躍。一些海商大賈、浙閩大姓為了牟取暴利,不顧朝廷的海禁命令,他們成群分黨,形成海上武裝走私集團,勾結日本倭寇,使得

倭患

愈演愈烈。朝廷雖多次圍剿,卻收效甚微。

嘉靖三十四年(1555)朝廷調派戚繼光到東南沿海抗倭。戚繼光起初利用處州、紹興人組建新軍,打起仗來,很不省心。後來看到過義烏與永康人之間的大規模械鬥後,對義烏人的義烏人驍勇好戰、頑強堅韌、團結衛家的作戰能力和意志所震撼、折服。遂先後多次在義烏招兵,建立、打造了威名赫赫、戰無不勝的戚家軍,他們馳騁疆場、不怕犧牲、奮勇殺敵,用了十年時間,歷經大小數十場戰役,將危害百年的倭寇徹底蕩平。留下了濃墨重彩的歷史功績。永遠值得後人敬仰與懷念。

烽火狼煙家國情,蕩氣迴腸義烏兵之三:抗倭記和首級換銀子

戰鬥中指揮的高超、戰術的高明、陣法的精妙、將士的無畏發揮得淋漓盡致、直達天際。戰果輝煌的令人歎為觀止。看看下列主要戰役的結果:

1、台州花街之戰:斬首308顆,生擒2名倭首,其餘淹死和未割首的數目不詳,犧牲陳文清等3人。

2、白水洋戰鬥:我敵對比:1500對2000餘,全殲2000多名倭寇,斬首344顆,生擒5名倭首,己方犧牲陳四等3人。

3、長沙之戰:消滅倭寇3000名。

4、橫嶼島渡海之戰,消滅倭寇1000多名,斬首348顆,俘虜29名.犧牲陳文彪等13人。

5、奇襲牛田倭寇:擊潰數萬倭寇(包括假倭和真倭),斬首688顆,己方無一人犧牲。

6、林墩之戰:燒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斬首960顆,俘虜26人。己方陣亡90人。

7、福清葛塘之:消滅300多名倭寇,斬首150多顆,犧牲20人。

8、平海衛戰鬥:斬首2622顆,己方犧牲金漁等16人。

9、仙遊之戰:擊潰10000餘名倭寇,殺死倭寇1000餘,斬首498顆,生擒1名,己方犧牲童子明等24人.

10、王倉坪戰鬥:擊潰倭寇近萬名,斬首177顆,己方無一人陣亡.

11、蔡陂嶺戰鬥:擊潰倭寇7000餘名,殺死1000多名,斬首160多顆.己方犧牲31人.

看了以上這些以少勝多的赫赫戰果,不禁讓人浮想聯翩:戰鼓喧天、殺聲陣陣、兵器撞擊的刺耳聲不絕,手起刀落的快意恩仇……。特別是斬首的血腥,讓人戰慄不安、噁心不已。

沒錯,大家肯定都看到了,每次戰役都有斬首的具體資料,這麼血腥為何一再列示呢?這是因為人頭既可以助人加官進爵,也可以換白花花的銀子。這就不得不說起明朝的戰功計算獎勵辦法。

明代疆域遼闊,其邊疆形勢,用4個字來概括,就是“北虜”與“南倭”。“北虜”泛指北方萬里“九邊”外的遊牧部族,除了蒙古各部,還包括東邊遼東鎮外的女真(後來的滿洲)以及西北邊外的番部。“南倭”,顧名思義就是東南沿海的倭寇。虜與倭分別來自內陸和海洋,他們是明朝最主要也是最為兇惡的敵人,使得明朝在戰略上始終處於兩線作戰的不利形勢。

要想很好地對抗、打擊“北虜”與“南倭”,就需要軍隊的積極作戰,英勇殺敵。激發將士的戰鬥的最好方法就是按其軍功封官加爵、金銀賞賜了。

明初,基本都是在不斷的進攻,大開大合,計算軍功大多由各大軍頭自行把握,方式多種多樣。

到了朱棣成祖時代結束,明帝國改向外攻伐為對內經營民生,軍事策略也由攻勢轉為守勢,這之後,斬首軍功制度,逐漸成為主流。

首功很簡單,就是按首級,也就是人頭數作為獎賞標準,明代的首功,根據戰爭烈度,對明帝國的威脅程度,以及戰爭中實際獲取首級的難度,對具體的首級軍功,也分為幾個等級:

1、北元蒙古。2、倭寇。3、遼東女真。4、西南羌蠻。5、內地叛亂。

這裡頭把北元蒙古排在第一等級是有原因的,不僅是戰而勝之的難度最大,還有就是蒙古有把戰友屍身完整帶回的傳統,也增加了首級獲取,同時明朝時再推翻蒙古人的元朝基礎上建立的,他們之間更是勢不兩立。

明軍出征,有專門的官員記功,主要是兼負監軍任務的御史或給事中,把首級送他們那裡驗看了,先記錄在案,然後由領軍打仗的主帥、負責督戰的太監、隨同記功的御史等人,合計商量來確認。

一顆首級可換賞銀多少兩,沒有固定的價格,隨具體情況而定,從5兩到30、50兩甚至百兩的都有。

軍神戚繼光,比較完美地解決斬首記功的統計方式,規定每百人隊專門有五人身穿“取功”號衣,負責首級割取,然後按此隊的兵種、人頭分攤獎勵,有效解決了譬如爭人頭耽誤殺敵、冒功、互相爭功等各種弊端。

當然斬首記功並不是明軍唯一的記功方式,它是與軍功、記功並行的,到了後期,記功方式也越來越完善。

斬首記功的前提是要打勝仗,打了勝仗才有功,如果自己大敗,談何去斬敵軍之首。到了明朝後期,終極對手女真崛起,明軍敗多勝少,在戰場上能保住自己性命,已經是大幸了,斬首也變得更加不現實起來。

俱往矣,一將功成萬骨枯,自古征戰幾人回。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只能從字裡行間中認識到:戰爭的殘酷無情、冷血致命。也更加體會到安定團結、繁榮昌盛的今天是多麼的來之不易。

我們熱愛和平、反對戰爭,但若有外敵膽敢侵犯我們,中華兒女們照樣挺身而出,力戰到底,直至勝利。

烽火狼煙家國情,蕩氣迴腸義烏兵之三:抗倭記和首級換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