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稻蝦綜合種養模式探析

浙江台州稻蝦綜合種養模式探析

陳 煒等

小龍蝦( Procambarus clarkii )是淡水經濟蝦類,原產於北美洲, 20 世紀 30 年代由日本傳入我國江蘇省,之後自然傳播到其他省(市)。 小龍蝦具有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的特點,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加之其食性雜、生長快、適應力強,近幾年人工養殖不斷增加,具有很好的養殖前景。 傳統的小龍蝦養殖,養殖主體基本上都是在田間直接挖塘,稍微改造後直接進行小龍蝦養殖,小龍蝦生長狀態大多處於靜態,這樣的養殖模式造成了過多的田間空間與資源浪費。 新型稻蝦種養模式是在田間種植水稻的同時進行小龍蝦養殖,小龍蝦不僅可以取食稻田雜草和對水稻生長有危害的幼蟲、水生生物等,而且在田間遊動、覓食時能對稻田起到鬆土的作用,新陳代謝產生的排洩物又能作為水稻的生長肥料,促進水稻生長;同時,水稻為小龍蝦生長提供了部分餌料,有利於小龍蝦生長。 新型稻蝦種養模式既能在有限的種養殖空間內充分利用田間的空間和資源,又能更大限度地發揮田間的增產增效潛力 ,提高田間利用率,可生產出優質稻米和高品質小龍蝦。

1 稻蝦綜合種養模式

1。1 田塊選擇與改造

1。1。1 田塊選擇。 選擇台州市黃巖區院橋鎮後宅村水稻田,距離黃岩中心城區 10 km ,交通便利,且水源豐富,水質優良,土壤肥沃,保水保溼效能好,田間開闊,光照充足,非常適合水稻種植和小龍蝦養殖。

1。1。2 田間改造。 為了方便以後日常生產管理和飼料投餵,在每個田塊四周內側進行挖溝,在距四周邊埂內側 20~30 cm 處挖 1 條深 40~50 cm 、 寬 80 cm 的環流緩衝溝 ,使田、溝面積比例大致為 8∶1 ;在田塊四角挖深 1 m 左右的方形水潭,便於之後小龍蝦捕撈。 田間挖出的土方用於田塊四周田埂加高,並將內坡攤開整平,對田埂進行加固;同時在埂頂內側用塑膠薄膜圍起封閉式防護牆,用防蟲網、薄膜鋪設深 80 cm 、高 200 cm 的圍欄,防止鳥類、老鼠等敵害。在田塊的對角口設立上、下進排水口,上、下進排水口要用密眼網封好 ,防止小龍蝦逃跑和水蜈蚣等小龍蝦敵害進入稻田。

1。2 消毒與培肥

田塊改造之後, 水稻田要經過 1 個月的曝曬,然後將生石灰 2 250 kg/hm 2 溶於水, 趁熱均勻潑灑在四周田埂及田塊中間進行全面消毒。在投放蝦苗前 10 d ,水稻田施用腐熟有機肥 12。0~13。5 t/hm 2 , 施肥後對田地進行翻耕,以增加田間土壤肥力。 在溝內移栽伊樂藻,伊樂藻種植面積佔養殖溝面積的 30% 左右。

1。3 蝦种放養

於 3 月 1 日投放蝦苗,將抱卵親蝦與蝦苗搭配放養,投放蝦苗 855 kg/hm 2 、抱卵親蝦 480 kg/hm 2 。 放養前,蝦苗均用 5% 食鹽水浴消毒 10 min 左右。

1。4 小龍蝦日常管理

蝦苗放養後 2 d 內不進行餌料投餵, 第 3 天起按照“四定”原則開始投餵餌料,起初的投餵量按照75 kg/hm 2 進行, 每次投餵後觀察小龍蝦攝食情況,看是否有殘食剩餌,如有剩餘,則下次餌料投餵量可以適當減少;如沒有剩餘,則下次餌料投餵量可以適當增加。 4 — 6 月,隨著氣溫、水溫的升高,應及時加強水質調控和伊樂藻養護。自 7 月中旬開始,每隔 1 周定期用生物製劑及改底產品進行調水改底, 一般每 3 d 加10 cm 新水,並排掉部分老水;如果氣溫、水溫較高,則應每天進行換排水,確保優良的養殖環境。 9 月進入育肥階段,小龍蝦餌料按照每天 300 kg/hm 2 進行投餵,上午和傍晚各投餵 1 次,其中:上午 8 : 00 投餵第 1 次,投餵量為全天飼料總量的 30% ; 傍晚 17 : 30 投餵第2 次,投餵量為剩餘的 70% 餌料。 另外,在此期間也可適時投餵適量水葫蘆、浮萍等植物性飼料。 平時加強水稻田巡查,檢查防護網、薄膜以及進排水系統是否有破損,若有破損應及時進行修復;同時,詳細做好相關生產記錄。

1。5 水位調控

蝦苗放養初期,田間水量應淺一點。 隨著蝦苗逐漸長大和水稻生長,田間需水量增加,此時應漸漸加水,提高田間水位,把水位逐漸增加到 13~15 cm 。 另外,每天進行田間觀察,及時加註新水,當田間水透明度降低、水溫過高或水質變差時,及時換水。

1。6 水稻日常管理

水稻品種選用高產的甬優 12 , 5 月 10 日育秧,6 月 5 日移栽,栽植密度 12。0 萬 ~13。5 萬叢 /hm 2 。 稻田插秧後,起初畦面水位控制在 8 cm 左右;之後隨著水稻不斷生長、高度增加,水位也要不斷增加。 當水稻進入有效分櫱臨界葉齡期時,要將稻田畦面的水位逐漸升至 15 cm 左右;當水稻進入齊穗期時,畦面水位提高至 40 cm 左右,之後保持水位在 30 cm 左右。 8 月 3 日施 1 次有機肥(發酵後的雞糞),以利於水稻拔節引穗;水稻田間病蟲害防治採用綠色防控方式,每塊稻田每間隔 3 m 掛 1 塊黃板,並利用性誘劑、殺蟲燈對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稻飛蝨等進行防治,種養期間不施用任何農藥 。

1。7 小龍蝦捕撈及水稻收割

小龍蝦捕撈在 10 月中旬進行, 捕撈時開啟排水口慢慢排出田間的水,使小龍蝦隨著田間水位降低漸漸進入溝和潭中,再利用網具進行捕撈。 待小龍蝦捕撈完畢後,過段時間再進行水稻收割。

2 效益分析

經費使用情況:蝦苗 75 300 元、飼料 34 750 元、人工投入 22 560 元、防護圍欄材料 6 480 元、機械投入 3 510 元、種子 720 元,共計 143 320 元,平均成本165 369 元 /hm 2 。

預期目標:實現水稻產量約 10 500 kg/hm 2 ,產值約31 500 元 /hm 2 ; 小龍蝦產量約 2 625 kg/hm 2 , 產值約183 750 元 /hm 2 ,合計產值約 215 250 元 /hm 2 。

透過對小龍蝦捕撈、銷售及水稻收割、銷售後測算,小龍蝦的產量超額完成,但是水稻的產量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具體資料如下:水稻總產量為 7 189 kg ,總產值為 21 567 元,平均產量為 8 295 kg/hm 2 ,平均產值為 24 885 元 /hm 2 ;小龍蝦總產量為 2 425 kg ,總產值為169 750 元, 平均產量為 2 797。5 kg/hm 2 , 平均產值為195 865。5 元 /hm 2 ;合計產值為 220 750。5 元 /hm 2 ,扣除平均成本 165 369 元 /hm 2 ,利潤 55 381。5 元 /hm 2 。

浙江台州稻蝦綜合種養模式探析

3 種養體會

稻蝦綜合種養在臺州市黃巖區第 1 次實施,在當地沒有可借鑑的經驗, 經過多次去外地參觀學習,吸收消化先進種養經驗, 此次蝦稻綜合種養總體取得成功。

在此次種養過程中,採用增施有機肥進行土壤增肥和伊樂藻種植、培養,以增加小龍蝦餌料;水稻病害防治採用黃板、性誘劑、殺蟲燈等綠色防控手段,全程不使用任何農藥,養殖的小龍蝦品質比以往傳統養殖的小龍蝦品質更好。 此次蝦稻綜合種養水稻產量與預期目標稍有差距,主要是由於選用的水稻品種為超級稻甬優 12 ,在長期淹水與不施肥情況下,發揮不了產量優勢;且此次收割的稻米質量較差,價格較低,沒有發揮出生態米的價值優勢。

雖然此次稻蝦綜合種養水稻產量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但是種養殖全程都採用的是綠色防控手段,在黃巖區有一定的示範作用,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稻蝦綜合種養模式在黃巖區未來發展的可能性,而且為以後推廣實施此種養模式時在田溝面積比例確定、水稻品種選擇、蝦苗放養量控制、田間精確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