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物:一邊銜接著設計師,一邊銜接著目標使用者,這是基本結構!

產品,給他取了一個名字,人造物,當然這個物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它們都是用來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人造物一邊銜接著設計師,一邊銜接著目標使用者,他們的距離是多遠呢,如果是空間距離,可能天南海北。如果是心智距離呢,有時比天南海北還更遙遠。

人造物:一邊銜接著設計師,一邊銜接著目標使用者,這是基本結構!

物是人造出來的,人造物就是產品了,物既然是人造出來的,這個造物的人,就是設計師了。設計師對”物“一定有其自身的視角:Vision。

物造出來是給人用的,確切地說,是目標使用者在使用這個物,這個目標使用者是啥用這個物呢?目標使用者使用這個物去完成啥任務呢?物一旦到使用者手裡,使用者的大腦裡會形成物的視角:Vision。

有些物設計出來之後,使用者用得不爽,為啥呢,因為設計師在設計之時,設計師只看到了物,而沒有看到物背後的使用者。設計師不是基於使用者為中心去設計物的,這樣設計出來的物,就很難用,雖然說這個物能實現其功能,但這個功能呢,使用者使用之時,就沒法覺得爽。

舉一個例子,有一天,你叫了個外賣,快遞小哥,興沖沖把打包好的東西給你送過來。東西裝在一個塑膠袋子裡,打了一個結,你要取出東西,先要拆開塑膠袋子的那個結,發現這個結,是個死結,不好拆,此時你的體驗就直接降到了冰點。

人造物:一邊銜接著設計師,一邊銜接著目標使用者,這是基本結構!

打一個小小的結之時,是否考慮到是誰要去拆開這個結的呢,是使用者,是產品的目標使用者,你得讓產品的目標使用者拆得舒適一點。

打一個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一個事,但這個事,其實是產品的一部分,就看你是不是基於使用者去思考,就看你心中是不是真的有使用者,使用者是如何拆開這個結的嗎,你能說出來嗎,這需要看、觀察使用者的真實行為,使用者是如何拆開塑膠結的呢?

這個結太不好拆了,使用者撕開袋子,破壞掉袋子,取出橙子。

這個結太不好拆了,使用者拿剪刀,咔嚓一下,直接剪掉塑膠結,取出橙子。

這個結不好拆了,使用者在拆開塑膠結之是,用指甲去扣,結構把指甲弄壞了。

等等

人造物:一邊銜接著設計師,一邊銜接著目標使用者,這是基本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