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12.10:誠不以富,以祗以異

12.10 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祗以異’。”

《論語》12.10:誠不以富,以祗以異

崇德,就是崇揚,發揚自己的德行,所以這一章是站在達人之道而言的。辨惑是對崇德的辨析。但是一般而言,君子之道都是修中行,行中修的。立己和達人齊頭並進的,互為成就。但是到了治國,一般都是君子之道小有所成了。

立己是先讓自己的德性豐滿豐盈,如孟子所言,善養吾浩然之氣。讓這個浩然之氣充盈內心。

達人,是讓自己的德行發揚。恰如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就是崇德。天下之人皆受其德行之沐浴。乾卦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還不能說崇德,雖然也是讓德行發揚,但只是區域性的,因為九二是無位的,不能做到讓天下人獲益其德行恩澤。只是從身邊的人開始。

《論語》12.10:誠不以富,以祗以異

所以崇德之崇是廣而大。忠是立己,信是達人。忠信本是一個意思,只不過所使用的範疇不一樣。忠字就是中在心上。所以強調的是自己的修為。信是他人所言所評價這個人很可靠。近百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個口碑就是信字。老百姓覺得這個人可靠,這個人就有了信譽。比如商家做生意,也講誠信,誠信來自哪裡,也是來自顧客的口碑。所以信字有個言。

忠信是行動的基礎,是基本的,是崇德的根基,但崇德的內容還是在於義。徙義,就是踐行義,要實踐君子之道。要一以貫之,而不是根據自己的好惡,來對待一個人。要依於仁行於仁。

《論語》12.10:誠不以富,以祗以異

誠不以富,以祗以異。誠,是儒學的核心概念。富和崇對應。這雖然是詩經的詩句,但和儒學不可分。孔子刪定詩經三百篇,根據就是把不符合儒學義理的詩經的篇章給刪除了,保留的都是符合儒學義理的潔淨精微之道的。

啥意思呢,誠若是做不到足夠的充盈,富裕,也只能有疑惑了。只能動搖,不堅定了。

祗,只是的意思。誠,確實,實在。

富,不是經濟富裕,歪解。富是形容誠的程度的。

這句話的本意是講婚姻的。是說

兩個人的婚姻若是不能足夠牢固的話,難以避免有一方會見異思遷。當

然,在那個時代,都是說男子另覓新歡。顯然,孔子把這句話用來闡釋儒學義理了。

《論語》12.10:誠不以富,以祗以異

君子只有純粹,也就是誠才能不惑。純粹就是德行的充裕。

純粹就是誠。至誠之道,可以前知。這個前知,就是明的道理。誠則明,明則不惑。

所以詩經的這句話的意思,還是要君子達於至誠之道,讓那個浩然之氣充盈於內心,或者說擇善而固執之。

因此這段話可以翻譯如下:

子張問崇德辨惑的道理。孔子說了,以忠信為主,隨仁義行事,這就是崇德啊。因為愛而就想讓他生,因為憎恨就想讓他死,有的讓他生,有的讓他死,就是是非不分,這就是惑啊。誠若是做不到充裕,充盈,也只能有疑惑了。

《論語》12.10:誠不以富,以祗以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