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飯圈文化已成社會毒瘤,亟需刮骨療毒

極端飯圈文化已成社會毒瘤,亟需刮骨療毒

極端飯圈文化已成社會毒瘤,亟需刮骨療毒

近年來,新媒體生態的形成、多平臺社交媒體和偶像經濟的不斷髮展,催生出為偶像買衍生產品、租廣告位做宣傳、投票以及做慈善公益活動等多種多樣的“飯圈”文化行為。在此次“吳亦凡事件”之前,走火入魔的“飯圈”文化已多次挑戰社會法律道德底線。(8月5日中新網)

近些年來,在我國產生了可怕的飯圈文化,一些明星的粉絲將自己“畫地為牢”在一個狹窄的小圈子裡,發表極不負責任的言論,全然沒有現代人的思維與理智。

吳亦凡被刑拘後,飯圈內不乏挑戰法律底線和公序良俗的言論。譬如“湊錢集資,能救哥哥嗎”“可以一起去探監嗎”“哥哥粉絲多,可以‘營救’”,飯圈內竟然有粉絲想著去營救吳亦凡,全然沒有一絲法律意識。再譬如“是不是要給吳亦凡一個機會,官宣請他做代言人,告訴大家還是要給他一個機會,壞人也需要機會,你們覺得呢?”“哪吒精神就是給所有人重新做人的機會。”8月3日晚間,一張某品牌微信群截圖引起輿論一片譁然。

可以講,“吳亦凡事件”將飯圈文化的危害與弊端暴露無遺。極端的飯圈文化,向社會釋放超強的負能量,妨礙了社會和諧,對此須零容忍。

極端的飯圈文化,資本是始作俑者。一些人為了收割流量、追逐資本,極度包裝造星,將才藝平平的藝人粉飾成巨星。就拿吳亦凡來講,本是“凡人”一個,偏偏被“封神”,成為令人匪夷所思的頂流藝人。即便幾年前被曝出醜聞後,在資本的摻和下,吳亦凡竟然能安然無恙,掘金挖銀滋潤得很。這樣的社會現實,怎能不讓飯圈文化走向極端?

極端飯圈文化已成社會毒瘤,整治飯圈文化需要刮骨療毒,直入病灶,儘早去除毒瘤,還社會以文明、有序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