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明清時期古磚瓦原構件的研究背景及製作工藝

我國陝西半坡遺址發掘出了很多古代的房屋建築型別,從這些型別的建造和發展來看,早在幾千年前,古建築就已經存在了。從秦始皇的六國統一開始,中國陸陸續續經歷了很多朝代,在每一朝代的建築家們的努力之下,建築體系不斷地被完善,在歷史長河中中國古建築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共爆發了三次高潮,無論是秦磚漢瓦還是明清故宮,都是從中華民族歷史歲月中沉澱下來的寶貴財富。

透過它們不僅能看到古代匠人們的精湛工藝,更能置身其中更好的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研究背景

中國古建築作為中華民族歷史的“見證人”,但由於長期受到自然環境的作用如風化、淋雨、地震等及人為破壞等因素,導致大量的古建築逐漸的失去使用功能甚至面臨嚴重的破壞。隨著人類文明和社會科學不斷地發展和進步,其保護以及修繕工作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們深刻的意識到文化遺產建築不僅是不可再生資源,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象徵。人們對古建築遺產保護的意識不斷提高,也使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倍增長,從1961年到現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計高達4295處。

山西明清時期古磚瓦原構件的研究背景及製作工藝

在中華民族建築史上,山西

由於地理位置很特殊,古建築群也特別的多,很多都具有重要意義

,因而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

其中包括北嶽恆山古建築群、五臺山古建築群、大同華嚴寺薄迎教藏殿、晉祠焦沼飛樑、渾源懸空寺、永樂宮三清殿、應縣木塔、平遙古城、洪洞廣勝寺、太原文廟、蒲縣東嶽廟等一系列古建築,在這些古建築中,大多以古城牆、古寺廟和古民居等磚瓦結構為主,古磚瓦結構作為重要的承重結構和圍護結構,其安全性對與古建築修繕保護工作來說至關重要。古代磚石結構具有脆性的特性,且年代久遠,對自然災害尤為敏感,必須透過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找出加固磚石古建築的方法。

由於古代砌牆方式使用的是空鬥牆,這就導致其整體性較差,在自然災害發生時出現“牆倒屋不塌”等現象,使得牆體的文物價值大打折扣。古建築中的青磚也與現代燒結普通磚大不相同,不僅是從製作工藝、裝飾藝術還是效能指標均有所不同,透過傳統工藝燒製的青磚,具有造型規整、密實度高、耐久性好等一系列特性,且具有著當地獨特的文化屬性及藝術表現力。

綜上所述,要滿足山西古建築修繕工作更好的做到文物建築保護修復原則:修舊如舊、最有必要措施和歷史環境保護原則,就必須結合山西各地早期建築的實際情況,借鑑和總結相關的研究成果,解決古建築修繕材料中的關鍵技術問題,以滿足古建築保護工程對修繕材料的外觀、強度、耐久性等方面的效能要求,採取科學、合理的手段對一批珍貴的山西明清時期古磚瓦原構件進行試驗研究,分析山西傳統磚瓦原構件的時代性、區域性特徵,為今後古建築損害的修復工作提供相應的試驗依據和資料支撐。這不僅對於保護山西古建築具有重要的工程及文化價值,更對於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傳承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古磚製作工藝

古代青磚瓦的生產工藝狀況:青磚瓦的生產工藝根據各自工藝特點大致分為3個階段:首先是以窯爐控制為主要手段的時期,它的特點是間斷性平均性的窯來控制還原氣體;二是適應隧道窯後將坯體進行表面處理或在坯體中加入少量高溫色料等改變製作工藝為特點;三是在隧道窯的氧化燒結氣氛下,以資源的迴圈利用為特色,將工業固體廢棄物作為原料的有機組成,透過改變原料組成來實現的,口前此種製作工藝尚處於實驗期。

山西明清時期古磚瓦原構件的研究背景及製作工藝

近代青磚瓦的生產工藝狀況:由於近代窯爐技術的進步和機械裝置的不斷髮展,製作磚瓦的工藝也有了很大變化。間歇窯跟高科技的窯爐比起來顯得老舊而且不靈活因此被淘汰了;在成型方式上由手工傳統制磚瓦發展到今天的機械擠出或液壓成型。正是無數陶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很多技術由原來的空想變為了現實。

表面處理法在化裝上的基礎上可再施釉,因此化裝上又稱釉底料(底釉)或蓋麵漿,它是以粘上、長石、石英為主的坯體組成,經引入熔劑和乳濁劑調配而成。

採用化裝上裝飾法或水溶性金屬鹽浸漬法時,為提高產品質量和產品合格率,一般需將處理後的坯體進行二次燒結。這兩種方法都是表面處理,只是操作不一樣,而表面一般都很薄,容易出現問題甚至發生爆裂,這樣會影響燒製的整體形狀和質量;另外在進行表面處理操作時容易在器物表面或容器內沉積大量化裝上,如果清理不及時容易造成原料的汙染和浪費,在實際操作時要特別注意。

在窯爐工藝和裝置技術水平不斷髮展的今天,磚瓦行業的高速發展使得這一行業對原材料需求量很大,然而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並且很多都已經十分稀少短缺,這個問題就導致了磚瓦行業需要謀求一條更健康更科學的發展道路。對工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己經成為整個行業開發的熱點和難點。

山西明清時期古磚瓦原構件的研究背景及製作工藝

近年,在國內己有不少企業在探索汙泥制磚瓦,並有了汙泥制磚瓦生產線,做了很多基礎研究實驗工作,取得了很多經驗;還有研究將粉煤灰和赤泥結合,使得赤泥粉煤灰免燒磚瓦有望成為粘上燒結磚瓦的替代產品。雷永勝從微觀方面研究了水化矽酸鈣微結構對於粉煤灰免燒磚瓦的效能影響。於鵬展在激烈的市場竟爭中,優先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術、擁有較高的利潤空間,己經成為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點,也是企業制勝的法寶。因此新產品的開發與推廣迫在眉睫。

結語

本文對於山西古磚瓦原構件進行了試驗研究,探討古磚瓦原構件各項效能及特點。然而,由於試驗條件及作者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未能在更多方向展開更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兒個方向供讀者繼續深入研究,古磚瓦原構件各項效能受地區影響較大,由於古磚原構件較為珍貴且採集難度較大,本文涉及古磚瓦原構件雖然數量總體較多,但平均到每個市、縣的樣本較少。

故僅將山西分為四大區進行研究分析,今後可進一步對山西各個市、縣甚至同一古建築或古建築群不同種類、採集位置及使用功能的古磚原構件進行研究,為古建築修繕工作提供更具有地區針對性的資料支撐。由於本文古瓦試件採集樣本較少,種類只分為筒瓦和板瓦兩類,本文有關古瓦的研究內容較少。古代瓦種類繁多,不同部位的瓦片尺寸、外形、圖案均不相同,今後可進一步對不同尺寸、不同種類、不同功能的瓦片進行詳細分類研究。

山西明清時期古磚瓦原構件的研究背景及製作工藝

中國古建築作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載體,在世界建築史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其長期受到自然界及人為因素的影響,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損傷,使修繕保護要求日益迫切。結合工程實際,探究山西明清時期古磚瓦原構件的各項效能及特點,旨在滿足古建築修繕工作中對於修繕材料各項效能的要求,僅對於保護山西古建築具有重要的工程及文化價值,更對於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傳承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