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站用不完的電都怎麼處理了?會不會造成浪費?

這個話題很有意思,電在我們日常生活和社會生產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上到交通運輸、工業裝置,下到手機、電腦,都離不開電。

2020年我國發電量全球佔比29%,全社會發電量達到了7.42萬億千瓦時。但即便發電量如此之大,也完全沒有達到發電廠的負荷,如果開足馬力發電,那麼發電量還會隨之增加一大截。

但電量不同於其他能源,事實上我國也有一些產能過剩的產業,比如水泥、鋼鐵等,但這些產品在暫時無法消耗時可以長時間儲存起來。但目前電能尚沒有一個有效的儲存辦法,有人可能建議用大型蓄電池儲存,但實際上電池儲存的是直流電,而發電廠供應的是交流電,儲存電能是行不通的。

發電站用不完的電都怎麼處理了?會不會造成浪費?

電網每天發的電能那麼多,用不完的都去哪了呢?

先說明一點,發電量大於消耗量不僅是浪費的問題,而且會引起電流增大,從而導致下游用電裝置因強大的電流而損毀,發電廠的裝置也會因為能量積聚而損毀,甚至威脅到發電廠的安全。

因此,或者維持耗電量基本等於產電量,或者想辦法把剩餘電量及時消耗掉,主要途徑有以下幾條:

首先,很少存在“用不完的電”,因為發電量和耗電量是經過周密計算的,兩者大致相等;

我們現在用的電有火電、水電、潮汐電和核電,但無論何種形式的發電廠,在發電的時候並不能“肆意妄為”,發多少電都是有數的,既不能少發、也不能多發,一切要聽從電力排程中心的安排。

電力排程中心是一個“神秘”的存在,它會經過科學的計算來預測出某一個地區、某一個時段的耗電量,然後向電廠傳送指令,用多少就發多少。

也就是,發電量和耗電量始終都維持在一個動態的基本平衡中。

發電站用不完的電都怎麼處理了?會不會造成浪費?

第二,難免有計算失誤的時候,剩餘的電量如何處理?

電力排程中心也難免有“開小差”的時候,有時候發電量會難免高於耗電量,這個時候多出來的電量會怎麼處理呢?

如果剩餘電量不是很多,那麼就有辦法給消耗掉。拿水力發電廠為例,剩餘的電量會重新迴流分配給電廠,電廠開動抽水泵,將下游的水量重新抽回到上游。這麼做的好處有兩個,一是可以消耗多出來的電能,二是第二天用電高峰來臨時可以儘快的發電。

發電站用不完的電都怎麼處理了?會不會造成浪費?

第三,再分配和出口;

發電量較大的地區如果一時間消耗不完,那麼可以透過再分配的方式進行遠端調配,透過超高壓線將電能輸送到缺電地區,比如三峽大壩發的電能可以透過超高壓線輸送到上海等下游沿海地區。

再就是有部分電能是出口的,比如朝鮮一些地區就依賴我國的電能,多出來的電量可以通過出口的方式輸送到國外。

發電站用不完的電都怎麼處理了?會不會造成浪費?

綜上來說,鑑於交流電的不可儲存性,電力排程中心就在其中發揮著重大作用,時刻保證產電量與耗電量保持基本平衡,既不會因為產電過少而耽誤生產和生活,也不會因為產電量過大而造成能源上的浪費。

除了電力排程中心的縝密計算外,就算產能稍高,也可以透過迴流消耗或者遠端輸送到其他地區、其他國家的方式來把用不完的電量消耗掉。

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

碼字不易,給點個贊、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