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液化石油氣仍是燃氣領域重要支撐氣源,監管難、違規違法!

【能源人都在看,點選右上角加‘關注’】

【能源】液化石油氣仍是燃氣領域重要支撐氣源,監管難、違規違法!

液化石油氣仍將是我國燃氣領域重要的補充和支撐氣源,這也直接導致了監管難、違規違法行為屢禁不止的局面,成為了安全用氣的。

在上半年發生的544起燃氣事故中佔比近60%、平均每天發生近2起——頻發的安全事故,讓液化石油氣成為了整個燃氣領域事故率最高的氣源,亟需引起相關各方的高度關注。

液化石油氣作為我國重要的燃氣品種之一,是許多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起,在天然氣還未普及時,液化石油氣一度支撐了數億居民的用能需求。如今液化石油氣已覆蓋近2億的使用者人群,雖然市場規模不及已高達4億的天然氣用氣人口,但其在我國能源安全保供方面的地位之重要仍是不言而喻的。並且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液化石油氣仍將是我國燃氣領域重要的補充和支撐氣源,擁有著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不過,與管道天然氣通常由大型燃氣企業運營不同,液化石油氣行業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小企業是行業主體。在此背景下,經營主體數量眾多、分佈廣泛成了行業的一大特點,這也直接導致了監管難、違規違法行為屢禁不止的局面。

一方面,經營企業在利益驅使下,存在僥倖心理:氣瓶的定期檢驗、專業的配送人員、定期上門的安全檢查,對小企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當然能省則省,不被抓現形就是賺了。另一方面,相關部門的監管和處罰力度不足也難辭其咎:突擊式、運動式的監管模式,無法給予違規違法企業足夠的震懾;即使發現了違規違法行為,也常常未予以該有的重罰,拉低了企業的違法成本,不少企業收斂一段時間後,又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成為慣犯。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城鎮燃氣管理條例》早已明確指出,經營者負有對使用者用氣安全檢查的責任。但實際工作中,為了節省成本,許多經營主體的這份責任並未落實,但相關處罰案例卻少之又少。而終端用氣恰是事故高發環節,其事故數量在液化石油氣領域事故中長期佔據大頭。

雖然老百姓用了幾十年的“煤氣罐”,看似已經很熟悉,但實則並不完全具備相關的安全常識;在一擰就出氣的簡單、方便背後,對於日常應如何檢查,發生事故後又該如何應急處理,知之甚少,這種現狀也成為事故高發的最直接誘因。從這方面來看,相關監管缺位已成為行業安全健康發展繞不開的痛點、難點。

打蛇打七寸。落實市場主體的安全責任是解決液化石油氣安全問題的關鍵,這光靠企業的自覺是行不通的,加強監管才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徑。燃氣經營企業本應是保障居民安全用氣的“守護者”,但如今不少企業卻無視相關法律法規,不按期進行安檢,甚至做起了“黑氣瓶”的生意,成為了安全用氣的“破壞者”。這種行為必須予以嚴懲。

當前,全國仍有近2億的龐大群體在使用“煤氣罐”,安全問題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安全管理,開展了一系列整治行動,值得肯定。但“一天發生近兩起事故”的現實證明,當前的安全監管仍存在不小的漏洞,不能有絲毫鬆懈。

安全管理,得之於嚴,失之於寬。液化石油氣關乎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想要解決現有問題,必須重拳打擊違規違法行為,不給違規企業留任何監管死角,不給違法行為留任何可鑽的空子。唯有如此,才能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營造一個更加健康的環境,形成多方共贏的局面。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資訊平臺聯絡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