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的揚州,因為這個東西,風光過也衰落過!

曾經有一樣東西讓揚州這座二線城市富可敵國,清朝的藏書家汪喜孫做過一個統計,他說在當時的揚州,有一個行業的資本達到了八千萬兩,而當時朝廷的戶部存銀才七千多萬兩,什麼東西這麼值錢啊?數一數咱們能想到的以揚州開頭的名詞,揚州炒飯?揚州美女?揚州修腳?都不對,這個讓揚州大富大貴的東西一點都不神秘,它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做飯用的鹽。

清朝時的揚州,因為這個東西,風光過也衰落過!

揚州

鹽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商品,古代時國家壟斷食鹽專賣是為了豐盈的稅收,那揚州是一個不產鹽的城市,怎麼卻因鹽而發家了呢?原因很簡單,揚州佔了個好位置,它位於長江和京杭大運河交匯的地方,兩淮鹽場是明清時期規模最大的鹽場,這裡的鹽運往揚州很方便,從揚州運到京城更方便。在當時騎馬走陸路的情況下,從揚州到京師最快也要二十天,而走京杭大運河十天就可以到達。

清朝時的揚州,因為這個東西,風光過也衰落過!

揚州

清政府決定所有兩淮鹽場的鹽都必須運到揚州之後才能銷往全國,一個不產鹽的揚州就這麼和鹽結下了緣分。這樣,鹽商們全部來到了揚州,鹽業有此發達起來。不過有一個人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他就是道光時的重臣兩江總督陶澍,他發現一個問題,揚州的鹽業已經被一些商人壟斷了,他們底氣足了就不老實了,他們偷運漏稅瞞報嚴重,大大影響了國家稅收。

清朝時的揚州,因為這個東西,風光過也衰落過!

揚州

陶大人就想了個辦法,就是培養新興鹽商,只要你聽話老老實實交稅,我就支援你。相反只要是舊船隻就嚴查,打破他們的壟斷,看到這種情況,舊鹽商紛紛攜款外逃,而新興的鹽商不成規模,資金也不充裕,這一進一出揚州的鹽業就一蹶不振了。

清朝時的揚州,因為這個東西,風光過也衰落過!

揚州

後來,新的兩江總督曾國藩大人為了改變揚州的經濟情況,就想再把老鹽商召集回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京杭大運河原本就水量不足,經常需要從黃河引水,但是黃河水中有大量泥沙,清政府雖然會組織清淤工作,但效果不理想,後來又有11年的戰亂,大運河沒人管了就喪失了航運條件。

清朝時的揚州,因為這個東西,風光過也衰落過!

揚州

但是鹽還是要運啊,此時上海等城市已經崛起,依靠鐵路和海運成為了新的樞紐,揚州也就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