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治水他不輸於大禹,一生為官清廉,卻鮮有人知

論治水他不輸於大禹,一生為官清廉,卻鮮有人知

論治水他不輸於大禹,一生為官清廉,卻鮮有人知

他是康熙舉人,雍正進士,乾隆宰相,他就是清朝大名鼎鼎的治水名人劉統勳。劉統勳雖然不是出身於官宦之家,但也是書香門第,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早在康熙年間,初入仕途的劉統勳就中了舉人,直到雍正二年,他再度參加科舉,中了進士,但是他在翰林院任職,主要工作是日常的書籍編修。直到乾隆元年,劉統勳開始受到乾隆皇帝的重用,當時被提拔為內閣大學士,這個官職已經很高了,後來跟著大學士一起到浙江學習治理水患。

隨著他能力的提高漸漸開始受到重用。在他擔任左都御史的時候,負責監察朝廷官員的一言一行,要知道這可是個得罪人的活,可能皇上就是看中他直言不諱、清正廉潔才讓他坐上這個位置。當時張廷玉準備和姚尚書締結姻親,張廷玉是歷經康熙到乾隆的三朝元老,他在朝廷之上很有威望,加之尚書府在朝廷的親友關係也是佔據了一大半,如果張廷玉和姚尚書結為親家,就會互相包庇,他當著張、姚的面請求皇上不要答應。還好乾隆是個明君,不僅沒有批評劉統勳,反而說他們兩人作威作福,這不是朝廷官員該有的樣子,隨即將張、姚兩人革職。

論治水他不輸於大禹,一生為官清廉,卻鮮有人知

乾隆十一年,劉統勳因為直言不諱被皇帝重用,任職漕運總督,也就是負責管理河道運輸的最高長官,在上任之後,劉統勳凡事親力親為,親自勘察河道走勢,檢視水工。沒過兩年,黃河下游出現水災,黃河水災是我國一直以來的重大災害問題,在古代一直沒有得到徹底地解決。乾隆就派遣劉統勳和高斌一起去山東賑災,並且檢視水患原因,針對這次出現的水災問題,主要是大暴雨導致的黃河決堤,使得黃河下游遭到水災。

論治水他不輸於大禹,一生為官清廉,卻鮮有人知

山東是我國的沿海省份,於是劉統勳就立即命開鑿多條河道,分別將河水引入大海,又命人提升黃河堤壩的高度來攔截河水,此方法暫時有效的攔截了河水,減緩了災情的發生。乾隆十八年,當時的河道總督上書請求在祥福等地建立堤壩攔截河水,並疏通河道將河水引入大海,乾隆並不知道當地區的真實情況,就命劉統勳前去檢視,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劉統勳認為,在河流的上方沒有水源,在河水流經途中又要經過沙地,容易導致淤泥堆積,所以上書反駁了河道總督的建議,後面他透過以河治河的方法成功的治理了河道,得到皇帝的稱讚。

論治水他不輸於大禹,一生為官清廉,卻鮮有人知

在處事作風上,他剛正不阿,對於貪汙腐敗他是深痛惡絕,劉統勳被派往河地勘察工作進展,管理河道堤壩加高的工作。第二年,他被調任徐州監督修建石壩,當時的劉統勳已經年邁,但他還是事事躬親,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去監督、實行。他的辛苦付出,風餐露宿,最終保證了河道的順利完工。

論治水他不輸於大禹,一生為官清廉,卻鮮有人知

有一次,劉統勳去工地視察,發現那裡的堤壩加高工程比計劃中晚了一個月還沒有完工,向有關人員打聽之後才知道是柴火供應不上造成的,於是他就微服出訪探聽情況,尋找耽誤工程原因,果不其然,在途中,他發現有幾百兩裝了乾柴的馬車就停在路邊,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他們是因為沒有錢賄賂河員,所以他們的柴火才不被接受。瞭解情況後的劉統勳非常生氣,立即回到工地對那些貪汙腐敗的河員進行懲罰,使得河道工程很快就完工了。只要是犯法的人,他認為不管官居何職,都應該受到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