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由7座山丘環繞的一片地區,但卻是義大利乃至西歐旅遊的珠峰

羅馬是由7座山丘環繞的一片地區,但卻是義大利乃至西歐旅遊的珠峰。筆者認為,到西歐旅遊,有3個“帝都”不容錯過,排在首位的就是羅馬(其餘兩個是巴黎和維也納)。

羅馬由7座山丘環繞的一片地區,但卻是義大利乃至西歐旅遊的珠峰

不管從陸路哪個方向去往羅馬,只要遇到兩樣事物,就知道接近羅馬了:第一是堵車,第二是在丘陵上散佈的、像張開的傘蓋似的松樹,學名叫黑松。初次來羅馬,絕對不會對這個城市有好印象,骯髒、擁擠、混亂的交通,扒手猖獗,炎熱的氣候等等,除了這些,關於城市的外觀這裡好有一比:羅馬就像一個渾身疤痕(遍地的廢墟)又充滿肌肉塊的醜陋男子似的,你可以就它的任何瑕疵發一通牢騷,但卻無法否認它的滄桑、陽剛和由此體現出的美和力量來。

羅馬是真正的極端之城,西方的諺語中有好多以羅馬說事兒的,比如“條條大路通羅馬”,現代的註解應該是“每條道路都堵車”。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羅馬從古代到中世紀再到現當代,一直是西歐的核心城市之一,古舊的東西需要儲存,新的東西又不斷被需求,這個城市就成了它不得不成為的樣子:一鍋各個時代攪和在一起的建築“皮蛋粥”。

羅馬由7座山丘環繞的一片地區,但卻是義大利乃至西歐旅遊的珠峰

再比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話要是用在旅遊上,不知該從何時何處開始。羅馬確實太複雜了,全城擁有500餘座教堂、幾十個博物館、不計其數的古蹟和廢墟。幾站公交車的距離,就可以跨越20多個世紀的歷史,或者從凡間來到了神的代辦處(梵蒂岡)。在義大利境內出版的羅馬旅遊手冊中,較為詳細地把羅馬的觀光分成8條線路,在我看來,即便有80條線路也不為過。

但還是讓我們現實一些,把著眼點放在兩天的觀光上,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提綱挈領地瞭解這個城市。我認為,在空間上可以以城中的臺伯河為界,第一天從河的南岸開始,這樣的話,我們的重點就落在科洛塞奧鬥獸場、君士坦丁凱旋門、古羅馬市場廢墟、威尼斯廣場和羅馬市政廳一帶。

羅馬由7座山丘環繞的一片地區,但卻是義大利乃至西歐旅遊的珠峰

西歐城市可以用簡單的方式就其級別來認知,先是一般城市,它們的核心標誌是主教堂或市政廳;然後是陪都,核心是城堡區(例如布拉格、布達佩斯等);最後是帝都,核心一般是王宮(比如巴黎盧浮宮、維也納霍夫堡皇宮)。但羅馬是個例外,它的核心標誌是科洛塞奧鬥獸場。

從建築方面著眼,它是古代絕對規模的代表;從歷史含義上說,它是羅馬帝國盛衰的雙重象徵。科洛塞奧鬥獸場原名弗拉維奧圓形劇場,公元72年由韋斯帕薌皇帝開始興建,公元80年由他的兒子提圖斯完成。在《世界建築經典圖鑑》中有如下描述:它(指鬥獸場)的基地原是圍繞尼祿(羅馬暴君)金宮的一個觀賞性花園的人工湖址。地下的黏土是這座建築巨大負荷的理想基地。

建築旁尼祿的巨型雕像可能是這座圓形劇場名字的由來。與尼祿自私的鋪張不同,韋斯帕薌明智地將圓形劇場獻給羅馬人,讓他們觀賞角鬥。由此它便成為城中第一個永久性圓形劇場。建築在平面及裝飾方面極保守,但令其與眾不同的是,188米×156米(指大小直徑,因為劇場為橢圓形)的絕對規模,以及在建造如此龐然大物時所體現的供給能力。

羅馬由7座山丘環繞的一片地區,但卻是義大利乃至西歐旅遊的珠峰

鬥獸場的牆體原高58米,分4層,每層的柱式排列都有講究,在2層和3層中,每個拱券中都有裝飾性雕像。從材料上看,建築的地基用的是混凝土,放射狀牆面用的是大理石,延升至牆頂則另外採用了磚面混凝土,建築外部用的是石灰石。鬥獸場也是現在所有大型運動場的鼻祖,設計上的主要挑戰在於如何處理多達5萬觀眾的人流。

它有80堵放射狀牆,76個編了號的入口,還有4個為進入皇家包廂提供的門廊。更有甚者,規模這麼巨大的劇場,上面還設有由帆布和滑輪系統組成的活動遮陽頂蓋,可以部分或全部遮住觀眾看臺。劇場中央表演區域上面由活動木板覆蓋,下面是供安置入場前的動物、表演者及佈景之用的一組走廊和服務性通道。

羅馬由7座山丘環繞的一片地區,但卻是義大利乃至西歐旅遊的珠峰

如果對著模擬圖,我們穿行在如今的廢墟中,除了感慨之外還有什麼?我想那就是反思:人能夠在2000多年前創造出如此宏偉的建築群,也能夠因為自身的侷限使它們廢棄到這般程度。因此只要是人為的,就不可能是恆久不變的,時間,也只有時間才是真正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