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動的馳毫驟墨,點線藝術交響樂章——中國書法自然心畫藝術解析

作者:馬力

摘要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 千百年來人們對於書法藝術的品評, 也雄辯的證明了書法藝術反映大自然之美的事實。本文以“道合自然”、“書為心畫”理論在書法藝術中的作用和意義作了詳盡的闡述與解析。

關鍵詞

書法藝術、道合自然、書為心畫

正文

中國的書法藝術依據漢字造型的特點, 透過字的形態, 字與字之間的聯絡、照應、對比來體現紙墨之外的自然界環境的造型美, 反映與大自然中一切動態相契和的神情意趣, 使書法藝術構成了點線的交響樂章和靈動的審美意境。

靈動的馳毫驟墨,點線藝術交響樂章——中國書法自然心畫藝術解析

書法家是吸取和概括了大自然的美來創造書法藝術的。歷代書法家重視在字的筆畫中融進自然界的情趣。例如:點, 是“勾辨”、是“鼠鉤”、是“高峰墜石”, 橫, 是“玉案”、是“千里陣雲”、是“一葉橫舟”, 鉤, 是“銀勾”、是“強戈”、是“硬弓”, 捺, 是“馬碲”、是“金錯刀。草書的筆意是“飛林出鳥”, “驚蛇入草”, “驟雨旋風”等等, 證明了書法藝術的造型都來自大自然的形象, 這些生動的點線造型, 是書法家在千姿百態的大自然中吸取的因素, 並將之溶匯於書法中, 才能創造出活潑的點線和靈氣四溢的書法藝術。

唐代書法家孫過庭在其《書譜》中寫道:“觀夫懸針垂露之異, 奔雷墜石之奇, 鴻飛獸駭之姿, 鸞舞蛇驚之態, 絕岸頹峰之勢, 臨危據槁之形, 或重者崩雲, 或輕如蟬翼, 導之則泉注, 頓之則山安, 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崖, 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 同自然之妙有, 非力運之能成”。這優美的文字, 把書法中所體現的大自然的靜態美和動態美描繪得淋漓盡致, 生動且意境深遠。

從秦、漢以來人們對於書法藝術的品評, 也充分的證明了書法藝術反映大自然客觀事物之美的事實。在歷代書論中, 這種論述是舉不勝舉的。晉代衛恆在篆書的書體中看到的是欲飛的鷹、鳥, 凝重的露珠、翱翔的鴻鵠。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 則在各家書法的不同藝術風格中看出了各種飛禽走獸的特徵。

靈動的馳毫驟墨,點線藝術交響樂章——中國書法自然心畫藝術解析

而宋米芾在《褚遂良臨蘭亭序貼》的題跋中, 又讚美在這件書法珍品《蘭亭貼》上看到了奇峰、飛仙、孤鶴、霧露、慶雲、龍章等等, 這種關於書法藝術的創作和欣賞的論述, 反映了古代書法美學家對書法美的本質的深刻認識, 正是基於這種認識, “道合自然”說才成了我國書法理論中關於書法美的重要理論之一。

蔡邕說:“夫書肇於自然, 自然即立, 陰陽生焉;陰陽既生, 形勢出焉”。張懷瓘在《六體書論》中說:“臣聞形見曰象, 書者法象也, 心不能妙探於物, 墨不能曲盡於心”。陳思在《秦漢魏四朝用筆法》中說:“夫書之微妙, 道合自然”。

再有歷代著名書法家從大自然中得到啟發, 從而感悟到筆法的運用, 如王羲之有感於鵝掌撥水, 張旭有感於公孫大娘舞劍器, 懷素有感於夏雲隨風, 黃庭堅有感於船伕蕩漿, 以及“折釵股”、“屋漏痕”、“錐畫沙”這些對於筆法的創意形象比喻也同樣反映了古代書法家對於書法藝術“道合自然”肇自然之性的大徹大悟。

靈動的馳毫驟墨,點線藝術交響樂章——中國書法自然心畫藝術解析

西漢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楊雄在《揚子法言》中說:“言, 心聲也;書, 心畫也”, 揭示了書法與創作主體內心世界的關係。楊雄的這一觀點, 一直為後世的書法家和理論家視為探索書法藝術奧秘和品評書法作品的圭臬, 因而形成了我國古代書法美學理論中具有重大意義的“書為心畫說”。

它和“道合自然說”的書法理論共同貫穿於中國古代書法美學理論的始終。“書為心畫”, 是書法家透過“道合自然”的藝術審美構思和審美感受, 用“傳神”的、有生命的筆墨的虛實、濃淡, 線條的收展、疏密來傳達感情、寄託志向、抒發內心的知解, 從而使形象 (書體) 蘊含著豐富的審美理念, 並以此感染觀者, 把觀者帶入身臨其境的審美意境。

如千古聖作之一的王羲之《蘭亭序》, 就是在邀約書道畫友雅集於會稽山陰的蘭亭, 徜徉於自然山水之間, 置身於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其樂融融的極富激盪情感的環境中, 王羲之以“胸次悠然, 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的創作靈感, 用“蠶繭紙、鼠須筆”, 一氣呵成, 寫下了文、書俱絕的《蘭亭序》。

靈動的馳毫驟墨,點線藝術交響樂章——中國書法自然心畫藝術解析

王羲之的《蘭亭序》書法藝術, 在“道合自然”中運用徜徉於自然中的愉悅情懷, 表達了書法的“收斂而不失於拘束, 脫易而不失於規矩。溫柔而不傷於軟緩。躁勇而不過於剽迫”。在“書為心畫”的審美構思表現中, 其佈局氣脈貫通、優雅和諧。

如七個“不”字, 五個“懷”字, 三個“盛”字以不同的情景, 不同的處理手法, 都能隨勢賦形。尤其二十餘個“之”字, 有平穩、險峻、斂收、舒放、如楷、似草各不相同的形、勢、趣。足見王羲之藝術造詣的精絕無比。總觀書法藝術高峰的代表人物被稱作“書聖”的王羲之, 他的書法有一種安寧、和諧、含蓄的美, 以王氏父子王羲之、王獻之為主形成的“南派”書法藝術, 其特點是筆法輕盈秀麗結體靈巧自然瀟灑, 佈局寬舒靜穆, 給後世以極大影響。

唐張旭和懷素的書法不但抒寫自己的情感, 也表現自然界各種變動的形象。這些形象是透過他們的情感所體會的, 是“可喜可愕”的, 他們在表達自己的情感中同時反映出或暗示著自然界的各種形象, 或藉著這些形象的概括來暗示著自己對這些形象的情感。這些形象在他們的書法裡不是事物的刻畫, 而是情景交融的審美意境。

靈動的馳毫驟墨,點線藝術交響樂章——中國書法自然心畫藝術解析

在張旭和懷素各自的狂書代表作《古詩四貼》和《自敘貼》中, 均有動人心魄的震撼力量。即跳蕩激越的點線, 靈動的使轉, 翻折往還、交錯盤旋、放縱突兀的線條, 組成了自然界氣象宏大的交響樂章, 彷彿天外來音, 令人心醉, 大自然的千姿百態得以生動的體現。

如張旭的《古詩四貼》其篇章佈局灑脫活潑自由, 大開大合, 大小參差, 錯落有致, 彷彿天女散花, 卻又秩序井然, 藝術撞擊力極強, 給人以“急風驟雨, 驚濤駭浪”的感覺。在懷素的《自敘貼》中, 人們用這樣的詩句評述其作品:“奔蛇走虺勢入座, 驟雨旋風聲滿堂”, “初疑輕煙澹古松, 又似山開萬仞鋒”, “寒猿飲水撼古藤, 壯士拔山伸勁鐵”, “筆下唯著激電流, 字成只畏盤龍走”。

張旭的《古詩四貼》和懷素的《自敘貼》狂書, 其氣勢恢宏、波瀾壯闊, 恰似長江大河, 一瀉千里, 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漢字字型的藝術價值, 使中國書法藝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靈動的馳毫驟墨,點線藝術交響樂章——中國書法自然心畫藝術解析

綜上所述, 中國的書法藝術堪稱中華民族藝術的典範。它能在幾千年人類歷史的變遷中延續下來, 發展起來, 流傳永遠, 就因為它體現了我們民族風格、民族特色的藝術。在可視的中國書法藝術形象中, 雖是一個個靜止的字形, 卻神采飛揚, 呈現著活潑潑的精神因素, 流露著美、力量和靈動節奏的生氣, 所反映的也是書法家的胸襟、理想、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