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釉光”鑑別瓷器真偽,別讓“真品”從眼皮下溜走

古瓷器經過多年的老化,釉面的光澤和釉層的質感和剛出窯時有很大的區別,這也是歲月磨礪的痕跡,典型的來說這種痕跡就是釉內和釉外面的物質分子析出而形成的反射光,以及多年的摩擦等形成的皮殼包漿組成的,行家稱為“釉光”。

透過“釉光”鑑別瓷器真偽,別讓“真品”從眼皮下溜走

釉光的特點是光由內而生,溫潤而不焦躁,釉面光澤如玉,和新燒製的瓷器不同,新瓷表面的釉光比較刺眼。即便是新出土的老窯,釉內略變土色,也不會像新燒製的瓷器一樣,表面火光沖天,沒有那種由內發出的光,業內也稱為“賊光”。

很多出窯後經過幾百年未開封的“庫貨”,雖然光澤燦爛如新,但是釉面還是裹著一層溫和的潤光,仔細觀賞不會耀眼刺目,這種釉光,用手撫摸,潤滑不澀,新瓷則總有澀手和毛刺的感覺,摸起來有輕微的沙沙聲,感覺像有浮灰一樣。

透過“釉光”鑑別瓷器真偽,別讓“真品”從眼皮下溜走

釉光能夠反映出瓷器的質感,而現代的作偽者無論是採用高壓蒸煮或者布輪摩擦屈光,或者氫氟算塗蝕釉面再用煙塵染舊,都只是改變了形但卻難改變質感,無法做到真正的以假亂真,這些偽造的瓷器在施釉的時候留了諸多的破綻。

比如釉面缺乏層次,乾澀呆板,手感生澀,在放大鏡下可見酸咬的微孔或規則劃痕等鑑別證據,所以說能夠鑑別釉光,在判斷新舊瓷器上也能成為很好的依據,該出手的時候就果斷出手,別讓真品在眼皮下“溜走”。

透過“釉光”鑑別瓷器真偽,別讓“真品”從眼皮下溜走

我們拿近兩年比較火的民國瓷器來說吧,民國的粉彩瓷器身價攀升,成為市場上的走俏貨,一些不良商家開始大量仿製民國的精品瓷器,雖然民國瓷器在燒製年代上並不遙遠,但是器物表面還是有釉光的存在。

透過“釉光”鑑別瓷器真偽,別讓“真品”從眼皮下溜走

根據深入的研究觀察,民國的老瓷器色彩淺淡,紋飾周圍釉彩析出層很少,肉眼難以觀測得到,但溼手一摸,薄薄的清水層立即浮現出來,而新仿民國瓷是不具備這個特點的,正是這種鑑別釉光的特殊方法,也讓很多藏友在高仿瓷面前捂住了腰包,避免了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