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溪十景與徐達章

荊溪十景與徐達章

古云:“遊之適,大率有二曠如也,奧如也,如斯而 已。”古城宜興,可謂兩者兼備:溪山尋幽則曠如也,洞穴 探奇則奧如也。宜興古稱荊溪,山、河、汍、湖、洞、陶、 竹、茶都有其不尋常的經歷,其自然風光以“山青、水秀、 洞奇、石美”聞名於中外,故有“麥南山水甲天下,荊溪山水 甲東南”的稱譽。相傳,陽羨茶虛、畫溪花浪、銅峰疊翠、 周侯古祠、龍池曉雲、凝玉潭碧、蛟橋夜月、張公福地、國山煙寺、等是這座荊溪古城的十大勝景,由此可見宜興自然風景和名勝古蹟的特色。

荊溪十景與徐達章

荊溪十景由來已久,在古籍上最早記載“荊溪十景”之 名的是明代嘉靖年間編篡的《宜興縣舊志》。清代畫家徐達 章繪有《荊溪十景圖》傳世。今天的宜興,由於旅遊業的發 展,風景點大為增多,可供遊覽的去處,何止十景。而這十景 中有的景觀已經成為歷史的陳跡,但從古代的詩情畫意中,還可以追想當時的實際風光。

荊溪十景與徐達章

十景之一“陽羨茶泉”,是指著名的唐貢茶和金沙泉產地唐貢裡。那裡綠水青山,風光無限。唐代詩人盧同在一首 詩中說:產皇膽羨茶苣草不敢先開花。”杜牧在《題茶山》中也寫下了“茶稱瑞草魁,泉嫩黃金湧”,讚賞陽羨茶泉。當年陽羨的金沙泉也成為貢茶時必須同時上貢的 煎茶良泉並在湖漢旁邊一里處設立“茶舍”。金沙泉是以宜興特產的紫砂水瓶(古稱雅壺)為容器,裝運到長安王宮專供皇帝受用。

荊溪十景與徐達章

十景之二“畫溪花浪”,在湯渡興隆橋以南。古人有詩云:“層巒列環衛,一溪貫中央。”悠悠溪水,源遠流長, 睛巒浴翠,浪泛青天。彷彿牧笛遠聞於村前,漁舟競泊於兩 岸。每當春天,畫溪兩岸的桃花與朱藤花隔河相連;垂柳絲絲,絮花片片,碧流花浪,香飄十里。而且畫溪的水,淳厚甘 美,用以煮茶,其味特別清醇。當年蘇東坡在宜興蜀山講學 時,講究次茶,特別喜歡用紫砂壺、唐貢茶和畫溪水煮茶。

荊溪十景與徐達章

十景之三“銅峰疊翠”,展現了宜興城南高峰重疊、層翠環抱的秀麗景色,猶如翡翠山屏,顧盼如畫。每逢春夏之交,山色蒼翠,非常美麗。綠蔭深處,好似仙侶之境;壁壑 之畔,無異世外桃源。風景之佳,出於天然。昔日蘇東坡僑寓宜興遨遊此山時,也曾樂而忘返。

十景之四“周侯古祠”,就是除三害的周處(孝侯)將軍的一座家廟,紀念這位古代民族英雄為民除害(斬蚊、射 虎、改過自新)為國獻身的不朽功繢。

荊溪十景與徐達章

過去,每逢農曆四月 初八的浴佛節,總要設祀、演戲來紀念他。廟中原來有塊橫 匾,上書“陽羨第一人物”六個大字,兩旁還有一副讚揚周 處品德和功業的長聯:“朝有奸黨,詎能成將帥之功,若教 仗鉞專征,蛟虎猶非對手敵;世無聖人,不當在弟子之列, 誰信讀書折節,機雲曾作抗顏師。”

荊溪十景與徐達章

十景之五“龍池曉雲”,在茗嶺龍池山,山因龍池而得名。山峰峻聳,登覽無際;龍池就在這山嶺佔而,池中有 嶸螈,洋洋自得,昂頭擺尾,有如小龍游於池中。過去,好 事者有以磁盆盛之,下山‘無,據說龍能噓氣成雲,不知不覺飛去了。龍池山上有一奇石,相泠此石每當曉日出海時分,有一股蒸氣飛騰空中,被晨光對映,遠遠一睹,猶如五彩雲霞,形成罕見的奇象。

十景之六“玉潭凝碧”,在玉女山,一名蓮子山。山間玉女潭。山色水光,明靚無匹。其潭大旱不竭,深不見底> 潭水瑩潔如玉,毛髮可鑑。潭倚絕壁,從頂上往下看,山石壘壘入畫,灌木聳出壁罅,掩映渺若霄際,故名“玉潭 凝碧”。唐人權德輿稱“陽羨佳境,以此為首”。《玉女潭 碑記》中說:“玉女一潭,更奇、更怪、更仙、更靈,尤非 諸景所能媲美者。”唐咸亨年間,徐州太守李幼卿曾築“玉女山莊”為山居別墅。名人題詠,代不乏人。

十景之七“蚊橋夜月”,在宜興城中央,相傳中秋之 夜,明月與橋心相對,宛若銀蛇萬道,煞然奇觀,良景佳節,盛極一時。蛟橋即長橋,建於三國,至西晉周處將軍斬 I妓後稱為蛟橋。從前橋上有蘇東坡親筆題書的“晉徵西將軍奢周孝公斬蛟之橋”石碑和董其昌手書“斬蛟射虎”筆走龍蛇 般的四個草書大字石碑,更增添了“除三害”的光輝。

十景之八“張公福地”,就是古老華麗、奇異天成的張 公洞,在湖漢盂峰山卜。相(專漢代的張道陵(即能除邪魔的 〔張天師〉和唐代的張果老(即“八仙過海”中那個倒騎毛驢 的老公公),相繼在此隱修煉,道書稱之為“張公福地”洞內雄奇博大,氣勢宏偉。千百年來,遊客陶醉,詩人吟詠,有“江南第一古蹟”、“海內奇觀”的讚譽。

十景之九“國山煙寺”,在國山南遠祝陵善卷洞相鄰。從前這裡有過古老的寺院,因山旁邊有善佐詞‘取名善卷禪院。這座古寺位於三山環抱之中,一水逶迤,古參天,映著江瓦黃牆;晨鐘暮鼓伴隨著嫋嫋次煙,宛:玉柱,菇 為奇觀。古代的善卷洞水洞,鍾乳俘:掛,水奔流;洞外山蔭小道,曲折通幽。下山就是祝陵村,村外毛竹參天,鶴遍地,每到春夭,紅花與翠竹相映,爛如錦鏽,遠遠望去, 彷彿桃花源的境界。傳說梁祝故事就發生在此地。如今山上 還有三國時建立的“國山碑”,山下有祝英臺的讀書處“碧鮮庵”碑亭等文物古蹟。

十景之十“汫荊雪蓑”,指汫俐一帶廣闊的圩區農村, 描寫了江南魚米之鄉的雪景,遠山、燈樓、寺廟、古渡、漁舟、河流等景色,特別是勤勞而勇敢的農民、漁翁披著蓑 衣,不畏寒風刺骨,不怕大雪壓身,在皚皞白雪之中撒網、垂釣,展現了一幅“瑞雪兆豐年”的美好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