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種中國古代耳飾:玦、瑱、耳璫、耳環、耳墜、丁香、耳鉗

首飾沒有大件,大概可以分為頭飾、面飾、頸飾、臂飾、手飾、足飾、腰飾、配飾等幾類,今天我們來說一下耳飾。耳飾作為首飾的一員,其位於人的頭面兩側,是觀者眼睛最方便觀看的部位。

中國古代耳飾是多種多樣的,既有裝飾用品,也有禮儀用品,主要分為一下七類。

(一)玦

玦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最早的耳飾實物,絕大多數為形似環而有缺,以玉石質地為主,主要流行於中國的新石器時代。

商周時期紋樣裝飾趨向華麗,到了漢代則主要見於西南邊陲的少數民族地區,如雲南滇族地區,漢族地區不再流行。

七種中國古代耳飾:玦、瑱、耳璫、耳環、耳墜、丁香、耳鉗

玉玦

玉玦,新石器時代興隆窪文化(公元前6200—前5200年),徑4。1釐米,孔徑1。5釐米,厚0。7釐米。

(二)瑱(充耳)

瑱是誕生於中國先秦時期的一種禮儀耳飾,其最初用於充賽耳孔,後來被懸掛於人的耳畔。

其功用是提醒所佩戴之人以戒妄聽,謹慎自重,瑱的使用提現了中國古人尊禮、尚禮,將禮視為一切習俗之行為準則的文化特徵。

七種中國古代耳飾:玦、瑱、耳璫、耳環、耳墜、丁香、耳鉗

(三)耳璫

耳璫,特指嵌入耳垂穿孔中的飾物,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步入階級社會後,主要出土於漢魏時期,以玉石和玻璃質居多。

七種中國古代耳飾:玦、瑱、耳璫、耳環、耳墜、丁香、耳鉗

戰國藍琉璃耳璫

四(耳環)

耳環,又簡稱“環”,耳環的形制最初是以金屬為主體材料製成的環狀耳飾,到了遼宋時代,則轉化為飾物後戴有環腳的形式。

七種中國古代耳飾:玦、瑱、耳璫、耳環、耳墜、丁香、耳鉗

金鑲東珠耳環,清,一對

(五)耳墜

耳墜指耳飾的一種,指帶有下垂飾物的耳飾(耳環)。有時耳墜等同於耳環,又稱耳墜子,是耳朵飾品的代稱。 耳墜是在耳環的基礎上演變出的一種飾物。

七種中國古代耳飾:玦、瑱、耳璫、耳環、耳墜、丁香、耳鉗

金鑲珠翠耳墜,清,一對

(六)丁香

丁香,又名“耳塞”,是一種小型金屬耳釘,也可於釘頭鑲嵌珠玉裝飾,流行於中國明清時期。

丁香不似耳環、耳墜般可以隨風晃動,而是固定於耳垂之上,故比較小巧輕便,適於家常佩戴。丁香的質地以金銀居多,富貴者嵌有珠玉,貧賤者則以銅錫為之。

(七)耳鉗

耳鉗原是滿族人對耳飾的代稱,也稱鉗子。清代的“一耳三鉗”就指的是一個耳朵上戴三件耳飾,可以是環,也可以是墜。

一耳三鉗為滿族舊俗,女孩兒出生後,一耳穿三孔,戴三鉗,稱為“一耳三鉗”。耳鉗亦稱“耳環”,富者用金、銀、翠、玉為質,貧者以銅圈充之。清代宮廷后妃及民間女皆此妝束。

七種中國古代耳飾:玦、瑱、耳璫、耳環、耳墜、丁香、耳鉗

清代“一耳三”

晚清時,又特指一種夾鉗的耳飾。因其無需穿耳孔,不會破壞身體的全形,故流行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新女性崛起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