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九年古醫書

近年來,醫書古籍也成了拍賣市場上的一個熱點。它們不僅是傳世孤本,一時間,古籍善本收藏市場的價值潛力受到了不小的關注。然而目前為止,古籍收藏市場在圈內人眼中卻仍是一片被低估的價值窪地。用古籍收藏家王德的話來說:“一些古本善本的價值本應是比字畫 都要高不少的。”

民國十九年古醫書

從古至今,能夠留下來的藏品,很多源於地下,唯有書籍是個例外,正是因愛而留、因善而藏、因藏而讀,這些時 代的載體和物證才得以流傳至今,成為人類靈魂的至寶。該藏品因年代久遠,現略有破 損,但不影響閱讀,而且是非常珍貴罕見的版本,其收藏價值不輸古書畫。跟《本草綱目》同時代的明代醫書,基本已經難見蹤跡,縱然有生涯較好的醫書,現在都在博物館裡躺著。不外,近順德龍江的珍藏家黃錦祥,就無意獲得一本疑似明代醫學古籍。

民國十九年古醫書

古醫書特點,為了讓這本著作迴歸中國,給中國的中醫學者提供研究資料,黃錦祥舉行了許多事情,並與賣家多次相同,終樂成將書購得,“獲得書的時間,我就想把它交給學者研究,施展其大價值。”黃錦祥說道。首先對書舉行鑑定的是三位中國古文化研究專家,包羅廣東省珍藏家協會副會長樑子蝦、潘繼生,順德龍江鑑藏家協會籌組成員溫榮欣。其中,潘繼生確定該手書籍為“真正古籍”,“年月應該是明朝”。樑子蝦也持相贊成見,他從紙張入手,以為該書是明代古籍,經由幾百年還能生涯完好,“著實太難堪。我發現紙張有粗纖維,不是宣紙。預計該書作者在著寫時,就思量傳世的問題,以是選擇堅韌度更強的紙張。”專家起源鑑定結果,都以為此書為古代醫學著作。其中四位專家的鑑定意見為,此書是被子女封為“醫聖”的明代萬密齋的親筆手稿;鄭洪教授的意見則以為,書是清代後人的手抄稿,但無論哪種鑑定結果,“都是有研究價值、珍貴的古代醫學著作”。

民國十九年古醫書

古代醫書,對通俗市民而言,多數是神聖又神秘的。中華醫學源遠流長,古醫書承載了歷代名醫的成就,它是中醫傳承發展的載體。

民國十九年古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