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的筆筒比臉還大,全身黃花梨,還帶一個小蓋子,用法有意思

筆筒不是現代產物,現代都是用收納盒,筆筒反而變得有些不方便,口子比較大的,一支水筆放進去就傾倒到一邊,放置拿取都不太方便,但是在古代,筆筒卻是文房裡重要的物件。

一般的筆筒,採用陶瓷,竹木製成,當然此類屬於最普通的,還有其他使用鎏金,翡翠,紫檀和烏木製成,當然,更貴重的,還有使用黃花梨製成的,而馬未都也有一件黃花梨筆筒收藏。

馬未都的筆筒比臉還大,全身黃花梨,還帶一個小蓋子,用法有意思

不要看這素色無雕刻,黃花梨本身因為材質名貴,越簡單保留的材質越多,就好像名貴的寶石一樣,雕刻或者切割,浪費得太多,非要進行加工是需要絕妙的創意或者只在表面進行不大改動的淺浮雕,所以這筆筒看起來普通,實際非常不普通。

馬未都的筆筒比臉還大,全身黃花梨,還帶一個小蓋子,用法有意思

馬未都為了讓人更好了解它的體積,直接湊到臉上去比劃,能看得出,這個筆筒比他的臉還要大,這麼大體積的筆筒,即便是存放毛筆也不好支起來吧?其實這裡面有兩點考慮。

馬未都的筆筒比臉還大,全身黃花梨,還帶一個小蓋子,用法有意思

第一點就是在這筆筒的製作上,黃花梨在成型的時候,並不長筆筒的樣子,都是密實粗木棍,和我們看到普通的木頭差不多,但是如果為了製作一個筆筒,採用掏膛處理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這樣做出一個筆筒,浪費的黃花梨比筆筒還多,所以古人很聰明。

馬未都的筆筒比臉還大,全身黃花梨,還帶一個小蓋子,用法有意思

他們使用細刀將黃花梨從大到小,一個個按照筆筒的形狀剝離下來,上面處理很簡單,只需要圈出筆筒的厚度往下切割即可,但是下面的處理卻比較麻煩,需要打出一個大口子,再進行橫向切割,這樣一個個大小不一的筆筒就逐漸出爐成型了。

馬未都的筆筒比臉還大,全身黃花梨,還帶一個小蓋子,用法有意思

為了讓毛筆支立起來,每件筆筒配有另外一個多出來的木蓋子,蓋子比下面的口子還大些,這樣就能把下面的口子覆蓋,並且毛筆因為這木蓋子凸起來的一塊,並不會在筆筒裡滑動,即便滑動也在木蓋範圍之外,這就能靠著口沿把毛筆給支立起來了。

馬未都的筆筒比臉還大,全身黃花梨,還帶一個小蓋子,用法有意思

當然,馬未都從筆筒從瞧出來的口子,並不僅僅只是為了從下方往上切割而準備的,由於黃花梨也有一定的冷然漲縮限制,需要留出一定的空間,避免開裂的風險。

從筆筒中往外望,能看到的範圍很有限,因為視野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古人明白一個道理,做事看問題不能管中窺豹,要全面瞭解真正用途,才能製作出一個好筆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