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安”到“西安”,細數那些更名失敗的城市

從“長安”到“西安”,細數那些更名失敗的城市

從古至今,從夏商西周到21世紀,從三皇五帝到社會主義。歷史在這片大地演變,這些城池見證過繁花似錦,淺醉江月,也經歷過血染江山,戎馬滄桑。累積下的文化和歷史數不勝數,有太多底蘊都藏在那些古老的名字中。到如今,許多城市經歷了各種更名換姓,那麼在這些變化上,哪一些更名最為失敗和可惜呢?

首當其衝的是長安——西安。

從“長安”到“西安”,細數那些更名失敗的城市

西安遠遠沒有長安優雅有內涵。

從“長安”到“西安”,細數那些更名失敗的城市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

從“長安”到“西安”,細數那些更名失敗的城市

君不見,外州客,長安道,一回來,一回老。

商朝古都朝(zhao)歌——淇縣(河南一個小縣城)

原本一個歷史豐富的古都之城,因為改名竟變得鮮為人知。

從“長安”到“西安”,細數那些更名失敗的城市

商朝最後的都城,在今河南鶴壁淇縣。商朝號稱有諸侯八百。同時“朝歌”又可理解為早晨的歌聲。

從“長安”到“西安”,細數那些更名失敗的城市

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諸侯朝靈山。

雍城/陳倉——寶雞

雍城是中國

東周

時代的

秦國

國都。“雍”字內涵深邃,有和諧、鳥和鳴聲、文雅大方等釋義。

從“長安”到“西安”,細數那些更名失敗的城市

因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在此被石雞所救,後改名為“寶雞”。如果將“暗度陳倉”改為“暗度寶雞”,就真的非常尷尬了。

從“長安”到“西安”,細數那些更名失敗的城市

雍城是以河流為城的“城塹河瀕”,是“水上秦都”。

琅琊——臨沂

從“長安”到“西安”,細數那些更名失敗的城市

現在人們通常認為臨沂的古稱是“琅琊”,元朝時期改為“臨沂”,但人們依舊認為“琅琊”二字更為大氣有內涵。

從“長安”到“西安”,細數那些更名失敗的城市

“琅”是指似玉的美石,“琊”意為象牙。

從“長安”到“西安”,細數那些更名失敗的城市

山中琉璃鏡,物外琅琊溪。

汝南——駐馬店

汝南,如此富有歷史底蘊,高雅文藝的地名為何而改?

駐馬店市古為交通要衝,因歷史上在這裡設驛站而得名;“舊為遂平至明港間驛馬駐所”;亦有說法指是因為古時這裡以苧麻知名,所以被稱為苧麻店。

從“長安”到“西安”,細數那些更名失敗的城市

另見一說,認為駐馬店是赤壁之戰時曹操的後備糧倉、軍馬散養地、屯田區。駐者,停駐也;馬者,軍隊之謂也;店者,小城之謂也。不管何種說法,均可見駐馬店歷史悠久、交通位置重要。

從“長安”到“西安”,細數那些更名失敗的城市

大雅變大俗:廬州——合肥

廬州月光,梨花雨涼。

多麼詩情畫意的溫潤之地,讓人聞之慾醉。但如果改為合肥月光,真的非常的煞風景!

從“長安”到“西安”,細數那些更名失敗的城市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

從“長安”到“西安”,細數那些更名失敗的城市

燕京——北京

如今的首都北京,聽起來嚴肅又略微冰冷,不及“燕京”二字親切溫暖,有家的感覺,更有一番地道的京都味兒!

從“長安”到“西安”,細數那些更名失敗的城市

皇城古道月朦朧,瓊臺美酒醉東風。天下文明不及此,春風吹遍紫禁城。

從“長安”到“西安”,細數那些更名失敗的城市

依舊喜歡燕京而不是北京,喜歡紫禁城而不是故宮。

姑蘇——蘇州

從“長安”到“西安”,細數那些更名失敗的城市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雖然蘇州也有個蘇字,但是遠遠沒有姑蘇來的內涵深沉啊!

從“長安”到“西安”,細數那些更名失敗的城市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徽州——黃山

無論怎樣講,就外地人而言,一說到黃山就會想到那座遠近聞名的山,“黃山歸來不看山”就是指的這裡。可是,這裡的黃山卻是指的黃山市,曾經的“徽州”。

從“長安”到“西安”,細數那些更名失敗的城市

徽州一府六縣,歷史悠長,是一個地理概念,也是一個文化概念。1934年婺源被劃入江西,1987年徽州地區建立黃山市,將績溪縣劃歸宣城地區。徽州六縣被拆分,改徽州地區為黃山市。

從“長安”到“西安”,細數那些更名失敗的城市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大概在熱愛中國文化,熱愛中國風的網友們眼裡,都在心底無數次吶喊著恢復舊時的城市名字,不要讓這些美麗的富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名字就這樣消失掉,而換上那些生硬的拙劣的字眼。還大家一個更有中國味的城市。

讓生活,更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