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淺分析中書協主席孫曉雲作品的取法與不足。

今年一月,也就是孫主席當選中書協主席的前一天,筆者發文批判孫曉雲書法:有肉少骨,甜俗油滑,格調不高。引起網友熱議。

粗淺分析中書協主席孫曉雲作品的取法與不足。

近期孫主席頻繁發言,預示著王者已歸來,未來書壇定是風起雲湧……

孫主席的觀點對錯與否,本文不談。本文只對孫主席作品進行抽絲剝繭,讓您全方位地瞭解其書法作品的來龍去脈。

1,透過對其作品的觀察,孫曉雲主席的作品源自二王,筆者認為,總體來說其風格特點屬於宋人尚意風格,還學過米芾,文徵明,趙孟,董其昌等(筆者眼拙只看得到這些)。這些均是清一色的帖學大家。

粗淺分析中書協主席孫曉雲作品的取法與不足。

眾所周知,只學習帖學,極易造成作品甜俗油滑,從孫主席作品的點畫質感來看,確實如此,小字還好,大字則不足觀。

2,避免甜俗油滑,須取法篆隸,孫主席也深知此道,練過隸書,但可惜,觀其隸書作品,也是淺嘗輒止,並沒有掌握篆隸筆法的精髓,而是用其行書的筆法寫隸書。用她自己的話來說,隸書不適合她。

由此可見,孫主席作品對傳統的取法單一,僅限帖學,不見魏碑,篆隸。更別說取法西方藝術了。

粗淺分析中書協主席孫曉雲作品的取法與不足。

其作品,對疏密,粗細,大小,節奏變化的掌握還是不錯的。但擁有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取法應更加多元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粗淺分析中書協主席孫曉雲作品的取法與不足。

因此,說出什麼樣的觀點,也就自然而然了。

粗淺分析中書協主席孫曉雲作品的取法與不足。

本文核心觀點: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又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又能反哺豐富理論。本文意在拋磚引玉,透過作品瞭解作者思想,進而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