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與文明》:十座城市,見證國家的興衰、歷史的起落

小時候,“環球旅行”的夢想不知怎的就紮根在腦海裡,希望自己能夠看更多的風景、見更多的人情。

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夢想還只是個夢想。我以為自己是被生活困住了雙腳,不得騰挪,但在讀書的過程中才發現,假如真的有機會,大概自己也只是走馬觀花、景點打卡,空有軀體到此一遊。

《滿世界》中有句話,“有了好的世界觀,才能好好觀世界”。我們在看這個世界的過程,不只是眼睛和身體到過、手機拍過就完了,這樣太浪費。

看到對稱佈局的故宮,我們瞭解中國傳統文化裡的中正,瞭解朱棣修建紫禁城,遷都北京意為“天子守國門”的用心。這是文化、是歷史,是我們該瞭解的城市背後的故事。

匆匆來過,匆匆離去,只為了打卡拍照,就有些愧於自己花費的時間和金錢,也愧於精彩紛呈的歷史。《帝國與文明》一書,透過伊斯坦布林、德里、開羅、撒馬爾罕、北京、紐約、倫敦、巴西、柏林和羅馬,十個城市講述了一部世界史。

文明碰撞交戰,每座城市都留下了印記。雖然以城市串聯,但並不只是城市歷史,拿我們熟知的北京來說,在定都北京之前的春秋戰國、秦漢隋唐都有提及,直至元明清,說是另一個角度的極簡中國史也無不可。

以此類比,對於其他城市不甚瞭解的我,也在這本書中讀到了羅馬帝國的興衰、帖木兒王朝的遼闊疆域,以及

紐約於南北戰爭期間建成的“鋼鐵豎琴”的布魯克林大橋、羅馬下水道井蓋上SPOR,源於公元前509年的羅馬共和政權“羅馬人民和元老院”。

瞭解這些歷史知識,會讓自己的旅行變的更加有趣,也會在瞭解文化的同時避免尷尬。不瞭解城市的過去,怎麼能與當地的人迅速建立話題、增加風土人情的瞭解?

《帝國與文明》一書,除了對歷史的簡單概述,更多的是在文明的角度,民族的衝突與碰撞、戰爭與政權建立串聯起城市縮影。

當我們討論歷史上“安史之亂”,多以中央政權與地方節度使的矛盾、土地兼併的現狀、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多個角度理解,

本書作者出口治明根據安祿山、史思明出生於呼羅珊地區,大膽假設了時值歐亞大陸東西兩大霸主衰落,呼羅珊地區東西圖謀,東邊的安祿山兵敗被稱為“亂”,西邊阿拔斯家族取得勝利,改朝換代,則成了“革命”。

這種猜想需要全球歷史的知識串聯,單一一國的研究很難“假設”出這樣的觀點。《帝國與文明》恰恰就是多個城市串聯起的全球文明史,所以才有了這一猜想。

倘若以後有機會全球旅行,一定要去撒馬爾罕去看兀魯伯斥巨資修建的天文臺,這是為了解決橫穿西伯利亞作戰時的時差問題;

去感受撒馬爾罕“藍色之都”的色彩,除了高遠湛藍的蒼穹之美,還有隨處可見的以青藍色為基調的建築,而這些都是帖木兒時期的,天地兩相容,一定要親身感受下。

《帝國與文明》:十座城市,見證國家的興衰、歷史的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