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質疑與反對中,他用光和影驚豔了所有人

以前聽過貝聿銘先生的一個小故事。當時洛杉磯準備建造巨大的國際會展中心,專案負責人邀請貝聿銘前來開會,做顧問。貝聿銘應邀從紐約前來,5小時的飛行時間加上東西海岸的時差,剛下飛機已經疲憊不堪。接送的司機是加利福尼亞大學建築學院的院長古登堡,為了調節氣氛,緩和舟車勞頓,他隨口講了一位年輕建築師的軼事。

幾天後,兩人再次相遇,貝聿銘竟然主動提起了這位年輕建築師,表示欣賞,而且在車裡瞭解到的細節他也都記得。試想,一個人在身體狀況不佳的情況下,還能認真聽取他人的講話,真誠地去肯定他人的才能,細節處彰顯出一個人的謙虛、認真、嚴謹。

在質疑與反對中,他用光和影驚豔了所有人

作為蘇州名門望族的後代,17歲隻身赴美留學,七十多年的建築經歷可以將他看作一位西方建築師,而設計靈感的源泉又多來自於中國古典文化,他的根深深紮根於祖國。

在《貝聿銘全集》這本書中,相當詳實的記錄了貝聿銘先生的50個建築作品。因為事務所承接了上百個建築專案,掙了很多錢,所以很容易將他的才華淹沒在他的商人身份下。但這50個專案,是真正意義上他的作品,付出了心血,詮釋了他的設計理念,細細讀之,會對他這一生的高光時刻有著更深刻的理解。

在質疑與反對中,他用光和影驚豔了所有人

書中一開始有貝聿銘先生的題序,正如他所說“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他不覺得自己是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而是一名勤懇的開路人,所做的一切僅僅是一點嘗試,謙遜之意體現在字裡行間,他希望在未來有更多優秀的中國建築師脫穎而出。

前言中貝聿銘先生的同事卡特爾·威爾曼的文字,讓貝聿銘先生的形象更為鮮活,作為共事的同事,講到了很多不為外人所知的故事。從身邊人的角度為我們解開了這些傑出建築專案背後的巨大阻力,不為人道的艱辛。

書中在每一個專案的介紹中,都在開篇附上了大氣的現代照片,用直面的視覺衝擊表現建築的獨特魅力。在詳述專案背景,介紹設計思想的同時,書中提供了大量原始、寶貴的設計圖紙、草稿圖,以及能體現貝聿銘先生不同時期風采精神的生活照片。

在質疑與反對中,他用光和影驚豔了所有人

印象深刻的有曾經參觀過的蘇州博物館,踏入大門的第一感受,是撲面而來的現代氣息,灰白兩色的主色調,邁入大門即看到正門庭院,園中的池塘和一般園林不同,片石假山引人注意,水中奇妙的倒影和實景交相輝映,當時就很喜歡上了這座層層疊疊的院落。

和旅遊時的關注焦點不同,《貝聿銘全集》裡會更帶領我們從建築師的角度感受這座博物館園林。蘇州作為貝聿銘先生家族的根,這個作品出現在蘇州古城中心,意義非凡。在設計過程中,他試圖探索深入人心的文化本源,為此,他讀閱了上萬古書,嘗試尋找有藝術家眼光的石匠,將園林設計與中國平面繪畫建立聯絡。

在質疑與反對中,他用光和影驚豔了所有人

新館的設計方案完成時,在博物館老館中公開展出,並邀請參觀者發表意見。94%的參觀者都表示了喜歡與支援。新館2006年開放以來,大量遊客都表示一眼喜歡上了這座建築。如果有機會,希望再次參觀新館,去細品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匠心設計。

如果在去參觀新館和閱讀《貝聿銘全集》誰先誰後中做選擇,我想,一定是先閱讀本書。當理解了建築背後的設計理念與精神核心,當我們走入這座建築時,會更好地走入建築的文化氛圍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