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雨林的原始風光——棉蘭老島

棉蘭老島位於菲律賓群島南部,是菲律賓僅次於呂宋島的第二大島。不過,棉蘭老島的人口數量遠遠不及呂宋島,甚至連米沙鄢島也頗有不及。究其緣由,和棉蘭島的地理條件有很大關係。 整體來看,棉蘭老島四面環海,半島及港灣諸多。但是,和呂宋島呈現完美曲線的海岸線不同,棉蘭老島的海岸線凹凸顯著,可供大型船舶停靠的良港不多。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擠壓下,棉蘭老島多為山區地貌。除了中東部的達沃—阿古桑地區較為發達外,其他地帶人煙稀少且大多數都是當地土著。

20世紀90年代以來,菲律賓政府多次鼓勵居民向棉蘭老島移民。但是,移居的民眾大都集中在達沃(也稱納卯)、薩馬爾島和三寶顏等繁華城市。棉蘭老島的其他地區的居住率仍然處於低谷,直接導致了大量肥沃的土地乏人問津。對於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菲律賓來說,棉蘭老島上未曾開墾的處女地蘊藏著巨大經濟價值。因此,棉蘭老島又被稱為菲律賓的“拓荒邊疆”。 達沃市是棉蘭老島最繁榮、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市。

高山雨林的原始風光——棉蘭老島

無論站在達沃市的哪一個角落,都可以觀賞到阿波火山雄壯的身姿。它海拔近3000米,聳立在距離達沃市僅30千米的地方,是菲律賓群島上最高的山峰。得益於阿波火山的存在,達沃—阿古桑地區覆蓋著厚厚的火山泥,河流眾多,土地肥沃,玉米產量居全國之首。由於交通不便,阿古桑地區的發達城市幾乎全部集中在沿海地區,腹地則是一些原始部落。發源於達沃地區的阿古桑河成為沿海居民和原始部落的交通要道。他們常常透過水運互通有無,沿河還有原始部落居民建立的貿易村。

和呂宋島不同,棉蘭老島的稻米種植面積很少。主食的匱乏難不倒聰明的棉蘭老島居民,玉米、紅薯、土豆和水產品都成為主食的重要補充食物。受地形所限,棉蘭老島的農業並不發達。不過,農業的劣勢卻成為林業的優勢。棉蘭老島的伐木行業在菲律賓居於領先地位,沿海設有多座鋸木廠,生產的原木大量發往馬尼拉、宿霧等城市再遠銷國外。

高山雨林的原始風光——棉蘭老島

棉蘭老島高山眾多。從地圖上縱觀整片島嶼,東部的狹長地帶及西南、西北地區山高嶺峻,多條不同走勢、不同形狀的山脈交錯分佈其中。 東部狹長地帶通常被稱為“東棉蘭老區”。這裡潮溼多雨,山地眾多,人口老齡化嚴重。不過,東棉蘭老區的山地蘊含著豐富的礦藏。比如位於東北部的蘇里高半島,就是菲律賓紅土型鐵礦石和黃金的重要產區。東棉蘭老區還盛產珍稀木材。這裡的樹林絕大多數都是龍腦香科樹木,它們木質堅硬,紋理細膩,是世界知名的良材。

作為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國家,多元文化的激盪充斥著菲律賓的各個角落。在棉蘭老島西南部的哥打巴托地區,這種文化對立統一的矛盾特性表現得尤為明顯。哥打巴托地區可以分為外來者遷居的低地區及土著眾多的高山區。按照地貌不同,高山區又可以分為四部分:北段的火山高地,中段的海岸山脈,東段與北段高地隱約相連的山脈,東段與北段山脈之間廣闊的高原。地貌多樣的山區雨林中,隱逸著眾多土著部落。有些土著部落甚至還停留在原始的刀耕火種階段,崇拜著古老的生物圖騰——月亮、太陽、花朵、鳥兒甚至是簡單的符號圖案。

高山雨林的原始風光——棉蘭老島

由於高山密林的天然地勢,部落與部落之間的連通性很少,使用的語言種類竟然多達幾十種。低地區曾是馬京達瑙蘇丹國的領土,這裡居住著早期移民、呂宋島、米沙鄢島的移民及部分華人。低地區使用的語言種類主要有馬京達瑙語、他加祿語、伊洛克語、宿霧語等。多語言、多種族雜糅在一起,在物質與文化層面形成了一定衝突。不過,各種風俗習慣的相互交融,也使得低地區城市散發出獨特的魅力。棉蘭老島的西北部是布基農—拉瑙火山區。這裡分佈著遼闊的高原平地,鑲嵌著美麗清澈的拉瑙湖,還有壁立千仞的深長峽谷。

火山區地表被火山噴發出的厚厚岩漿覆蓋著,形成了秀美的風景和肥沃的土地。這裡生活的原住民保守純樸,使用布基農語,以農耕業為主。菲律賓政府鼓勵移民的政策出臺後,布基農—拉瑙火山區湧入大量移居人口。他們利用火山區天然土壤環境,大力發展起種植園經濟。各類種植園往往佔地數百畝甚至上千畝,金黃的菠蘿累累垂垂,碧綠的蕉麻鬱鬱蔥蔥,串串綠褐相間的咖啡豆如葡萄般掛滿枝頭……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成為不遜於自然風光的美麗景觀。種植園的興起為原住民帶來就業機會。農耕之餘,他們往往去種植園幫傭。但是,隨著種植園面積的不斷擴大、大量雨林遭到破壞,給生態平衡埋下了隱患。

高山雨林的原始風光——棉蘭老島

在棉蘭老島的西部地帶,三寶顏半島再向西延伸的地方,鑲嵌著美麗的蘇祿群島。它連通蘇祿海和蘇拉威海,與馬來西亞沙巴州隔海相望。島上有凸起的火山丘陵,有清澈的溪流和繁茂的雨林,也有數量可觀的居民。但島上可供居住的房屋卻和人口數極不相稱,屋少人多。這裡的房屋很有特色:近海地帶的沙灘上,矗立著一根根高高的木樁,木樁上頂著簡易木屋,供出海歸來的島民居住。 這種現象的形成,和蘇祿群島周圍海域的特色息息相關。由於地處熱帶,蘇祿群島周邊海域洋流、潮汐呈現季節性規律變化,海產豐富,一年四季皆可入海捕撈。漁業帶來的價值遠遠高於島上的農業。

因此,島民大多以船為家,穿梭往返於周邊海域作業,被稱為“海上吉卜賽”“海上游牧民族”。 每到黃昏,蘇祿群島的沿岸地帶都會停滿密密麻麻的船隻。夜晚,船上亮起點點燈光,和木屋中透出的隱約燈光一起,倒映在黑沉沉的海面中,與天上繁星交相輝映,別有一番寧謐味道。和長期居住在陸地的居民有所不同,蘇祿群島的島民流浪在茫茫大海里,船兒行駛到哪裡,哪裡就是自己的家,停留在海面礁石上的時間比在島上的時間要長許多。生產、生活方式的不穩定,直接影響了蘇祿群島的整體發展。在菲律賓政府的號召下,部分島民在島上建起貿易村和住宅區。但由於習慣使然,這些住宅區的空置率至今仍居高不下。

高山雨林的原始風光——棉蘭老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