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走了,但父親餘生的日子或不再孤單

百善孝為先,行孝要趁早。自古以來,孝敬父母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新時代的中華兒女,在接受現代多元化的文化薰陶下亦沒有忘記。無數人用身心踐行,把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做到盡善盡美,使它源遠流長。

母親走了,但父親餘生的日子或不再孤單

一輛馬車,兩匹駿馬,載著三人,悠悠地行走在鬧市,穿梭於各個城市的街道。從河北省南宮市去往山東省曲阜市的孔子廟,全長三百公里左右,一走便是數日。這是張航一家為達成父親的願望踏上的盡孝的旅途。對於我們來說,在如今交通發達的時代,使用現代交通工具不是更便捷嗎?何必再使用古代的馬車出行呢?

大家有所不知,據張航講,父親由於暈車,且年紀較大,不便乘坐現代交通工具。兄弟倆於心不忍,商量過後便一同為父親打造了一輛馬車代為出行。所以,此行路上,父親乘坐的不單單是一輛冰冷的馬車,那是兄弟二人用心打造的“讓愛飛翔”父親出遊專用車,使得冰冷的馬車流淌著愛的溫暖。

母親走了,但父親餘生的日子或不再孤單

母親走了,但父親餘生的日子或不再孤單

2017年張航家母親因病去世,母親的不幸離世讓父親思念成疾,加上兄弟兩人在外工作沒能陪伴父親左右,使得父親患上了輕度抑鬱症。兄弟倆看在眼裡,疼在心裡,過了兩年後,張航才發現,孝心不能等,行孝要趁早。

母親走了,但父親餘生的日子或不再孤單

在嘮嘮家常時得知,父親有一個願望,想要去山東曲阜市的孔子廟朝拜孔聖人。於是張航辭掉了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中為父親盡孝。2019年10月15日,打造完馬車之後的兄弟二人帶著父親一同前往山東曲阜去朝拜孔聖人,只為完成父親的願望。但張航此行前並不知道,他的這一舉動,會帶給父親多大的變化。

這一路上,發生了很多溫馨的事,同時也慢慢改變了父親的抑鬱的狀態,久違的笑容也漸漸地浮現在了父親慈祥的面容上。由於父親是一名老中醫,在這途中,父親給多名的老人、病人進行免費義診。得到治療的人們無一不稱讚父親的善舉,同時高超的醫術為病人解除了疾病纏身的痛苦。在這個過程中,讓父親再一次審視了人生的意義。

母親走了,但父親餘生的日子或不再孤單

母親走了,但父親餘生的日子或不再孤單

母親走了,但父親餘生的日子或不再孤單

由於他們一路救治病人,孝敬父親的事蹟在百姓們傳開,引起了媒體人士們的熱情關注。在媒體的採訪過程中,老人非常自豪地說:“我給一些老人,病人把脈看病,我覺得我是個有用的人,所以我現在也特別高興”。老人的善舉得到了人們的讚揚,老人發揮了他作為行醫之人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也漸漸的從抑鬱的痛苦中走了出來。

母親走了,但父親餘生的日子或不再孤單

兄弟倆孝敬父親,以實際行動去踐行,一路上得到了許多人的讚揚。10月22日,張航一家到達山東高唐縣,距曲阜市還有200多公里,離父親的願望也走近了一大步。這一路上,有他們的陪伴,父親的日子或許不再孤單。而今後的生活中,父親仍然可以救治更多的病人,為社會做貢獻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做一個有用的人,生活將變得更加美滿。

母親走了,但父親餘生的日子或不再孤單

任正非先生在《我的父親母親》自傳裡面說過這麼一句話:“回顧我自己已走過的歷史,捫心自問,我一生無愧於祖國、無愧於人民,無愧於事業與員工,無愧於朋友,唯一有愧的是對不起父親、母親。沒條件時沒有照顧他們,有條件時也沒有照顧他們。爸爸、媽媽,千聲萬聲呼喚您們,千聲萬聲喚不回。逝者已經逝去,活著的還要前行”。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以身作則,把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讓這大地上都開滿愛的枝芽。從現在起,再忙綠,也不要少了對家中父親、母親的問候。閒暇時多嘮嘮家常,多傾聽他們的想法,一家人其樂融融,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