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界的暴發戶及貧困戶,是撿漏成功還是被漏撿呢?

撿漏,這是古玩行裡用詞最多,範圍最廣,業內人最津津樂道的事,那什麼叫撿漏呢?通俗的說撿漏意為一件很值錢或者很珍貴的藏品以很低的價格被識貨的業內人士買走既為“撿漏”。那麼何為被漏撿呢?就是反過來說如果一件仿品,贗品及粗製濫造之物被古玩愛好者當古董以高價購買收藏導致財產損失亦或者傾家蕩產,這就是屬於被漏撿了。兩者都是收藏古玩,但卻命運截然相反。下面小編為大家舉個撿大漏及被大漏撿的真例項子,首先我們來說說改革開放後新中國的古玩第一大漏,元霽藍釉堆白龍紋梅瓶

古玩界的暴發戶及貧困戶,是撿漏成功還是被漏撿呢?

揚州博物館元霽藍釉堆白龍紋梅瓶

這件元霽藍釉堆白龍紋梅瓶原流落民間,在揚州市一戶普通人家傳承了不知多少代。據那戶人家的後人介紹,這瓶到底有什麼來歷他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長輩們日日掃塵、每每擦拭、精心呵護,平時也從不示人。到了“文革”時期,媽媽怕因為此瓶而遭到傷害,用墨汁將它的周身塗得漆黑。直到1976年,這戶人家的兒子害怕地震瞞著母親將此瓶以十八元人民幣的價錢賣給了當時揚州市的文物商店。一件元代的瓷器精品在民間輾轉了六百年能夠儲存得這麼完整,真的算是一個奇蹟,這也是新中國改革開放後被大家熟知的第一大漏。如今此件梅瓶已被譽為“國寶”,曾今有位外國總統出價40個億也沒有將瓷瓶帶走,可見國家重視程度之大,現已是揚州博物館鎮館之寶,大家有時間可去參觀。

古玩界的暴發戶及貧困戶,是撿漏成功還是被漏撿呢?

揚州博物館元霽藍堆白龍紋梅瓶

撿大漏的當然人逢喜事精神爽,吃得飽睡得好全家歡樂,美哉美哉。但不是誰都有這個學識及眼力還有運氣,下面我們來聊聊被漏撿的真例項子,有位李姓古玩愛好者被人以印尼有一沉船的海撈瓷為由,騙去印尼購買幾千件瓷器,後經過專家鑑定均為被做舊的現代贗品,損失幾千萬元人民幣,全家人都崩潰了,由於事情發生在海外,現在追也追不回了。類式這種事情真的時時刻刻都在發生,所以古玩行業一定要小心,保持冷靜,切莫有一夜暴富的心裡,遇事三思而行,古玩有風險,撿漏需謹慎。以後小編每天將為大家帶來更多的古玩趣事及陶瓷知識,希望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