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牧羊,屈辱十九年,到底是什麼支撐他堅持到底?

貝加爾湖被稱為西伯利亞的“藍眼睛”。貝加爾湖現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離中國也很近,因為貝加爾湖形狀為新月形,又被人們稱為“月亮湖”。至於為什麼貝加爾湖那麼的出名呢?那是因為貝加爾湖曾經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蘇武牧羊”之地。小編今天就來告訴你們。蘇武是西漢時期漢武帝的中郎將,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新單于即位,漢武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並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

蘇武牧羊,屈辱十九年,到底是什麼支撐他堅持到底?

蘇武奉命持節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蘇武誓死不降,匈奴單于為了逼迫蘇武投降,開始時將他幽禁在大窖中,蘇武飢渴難忍,就吃雪和旃毛維生,但絕不投降。單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蘇武更是不為所動,依舊手持漢朝符節,牧羊為生,直到在北海邊牧羊十九年,才被放回。那麼蘇武當時為什麼不選擇投降,而是抗爭了將近二十年, 小編認為如果蘇武選擇屈服,並且內心並不介意自己這樣做,就只是選擇了一條普通的道路。如果選擇不降,而這個不降,又有自己強大的內心信仰為依託,那麼這就是一個靈魂的不死。這裡面體現出來的人格的偉大,在於當蘇武三番兩次可以進行選擇並且選擇一個於自身有利的選項時,他都選擇了拒絕。

蘇武牧羊,屈辱十九年,到底是什麼支撐他堅持到底?

即使他的身份是漢使,出使過來時國家的利益是大於個人利益的,但為了國家的利益付出了十九年的時間,置自己的生死於不顧,顛沛流離,這種責任感已然算得上是一種大義了。最開始衛律的勸降不接受,一般人覺得正常,但是李陵來勸降,依然不從,時間的流逝,異地的生活絲毫沒有熄滅他內心的信仰火焰。小編知道這種堅守,沒有結果,也沒有方向,只是單純的堅守,就拋卻對國家大義的堅持,僅僅是從一個單純的個人的生命存在形式來看,也是十足的高貴和優雅。在昭帝十元六年,蘇武終於回到了闊別了19年的長安。這個剛毅堅持的男人,用他19年的堅守,在中國的歷史上永遠留下了屬於自己的一筆濃厚色彩。

蘇武牧羊,屈辱十九年,到底是什麼支撐他堅持到底?

小編認為他依舊謙遜、低調,因為他從來不是一個高姿態的人,即便是當初出使匈奴,也沒有絲毫的自傲。出發前他也曾料到一路艱難險阻,甚至有去無回,但他從來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場讓他名垂千古的征途。相反,他說自己是“征夫”,僅僅是王朝下的一名普通征夫。是他們背後那個強大祖國給予他們的自信與驕傲,不要忘了,他來自大漢帝國,那個最驕傲,不容挑釁的超級帝國,犯大漢天威者,必誅之!蘇武深困匈奴多年,是他對那個偉大祖國的熱愛支撐住了他,他為自己是大漢帝國的子民而自豪,不忍背叛祖國。西漢蘇武牧羊,學這課的時候小編就差點淚目,別人怎麼勸他,“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人生就像露水一樣短暫,蘇武你又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呢?但蘇武回答一句“誠甘樂之”,在匈奴受難為大漢守節十九年。

蘇武牧羊,屈辱十九年,到底是什麼支撐他堅持到底?

小編認為,即使世界可以誘惑我,誹謗我,擠壓我,侮辱我,使我痛苦,讓我苟存,它想要毀滅一個靈魂對光明的追逐,將其困於永久的黑暗。而我,選擇成為自己的太陽。這是蘇武的選擇,這樣的人閃閃發光熠熠生輝,會使得身邊的那些人黯淡不堪自慚形穢。而我們大部分人都會是選擇屈服的那一類人,沒有什麼好悲傷的,畢竟有些偉大的顫慄不是每一個靈魂都能享有,體驗平庸未必不是一種普通的幸福。所以面臨當時的情況,無所謂如何選擇,沒有對錯,只有你在乎的是什麼,你才會去做相應的反應。如果你的靈魂深處不認可這種妥協,但選擇了妥協,大概時間會沖淡你的不快,最終那顆滾燙的心逐漸平靜,化成再敘往事時的部分羞慚與辛酸,也不會影響更多。

蘇武牧羊,屈辱十九年,到底是什麼支撐他堅持到底?

我們談古論今,效仿古人,蘇武牧羊的故事,在以後的工作中,遵守職業操守,在榮辱名利,繁華背後,獨善其身,不貪不汙,常保持一顆乾淨的心,淡然樸素之懷,尊崇為人清正的一種思想執念和一種勵志精神。小編認為蘇武面對威逼利誘忠心耿耿,不畏強權,忠貞不屈,愛國且不向挫折屈服低頭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時光如流水,兩千多年彈指一揮間,不變的是蘇武的精神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