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裡面一個人也沒有,任意讓我們拍照。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清真寺的內部不僅給人一種在廣大宮殿裡的感覺,同時還帶了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華美的手工地毯。各種樣式的吊燈,營造出一片充滿宗教氣氛。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這是專門的講壇,看起來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樓梯,然而它是用來在禮拜時伊瑪目發表演講的高臺。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在土耳其與伊斯蘭建築學裡面,園頂通常被認為是天堂的象徵。它的半球形狀,豐富的藍色色彩凸顯示設計的宏偉。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我們沿著大街前往藍色清真寺。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這是市中心的軌道交通。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中午,我們每人一份烤菲魯茲阿迦清真寺 Firuz Aa Camii 清真寺。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這座清真寺是由奧特曼帝國時期的建築師錫南設計建造相當有品味的一個建築,小巧的外形和水畔的美麗景色使它吸引了許多的遊客來這裡到訪。同時這裡也大大展示了錫南將建築和戶外景觀融合的能力。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 Sultan Ahmet Camii 清真寺。擁有藍色清真寺別稱的著名景點,建於 1616 年,建立人的陵墓也位於其中。藍色清真寺是伊斯坦布林最具代表性的大清真寺,其260個小窗、2萬多塊藍色磁磚、數百塊地毯和眾多阿拉伯書法藝術作品是該寺的重要看點。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土耳其。。這裡的外圍有六根宣禮塔,我們去的時候正好有一根在維修。原來宣禮塔的用途是,在以前還沒有擴音器和喇叭的時候,阿訇需要召集教徒們祈禱,就在每一個清真寺旁建一根細尖塔,阿訇走到頂部大聲宣讀經文做禮拜,聲音便能傳開來。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藍色清真寺可以稱之為伊斯坦布林的地標式建築,修建於奧斯曼帝國時期,氣勢恢宏、造型奢華獨特。之所以稱其為藍色清真寺是因為清真寺內部的牆體貼滿了一種藍彩釉瓷磚。其實,它真正的名稱應該是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這裡也是伊斯坦布林舊市街的中心。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建於蘇丹艾哈邁德一世統治時的1609年至1616年。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建在君士坦丁堡大皇宮(Great Palace of Constantinople)上,與聖索菲亞大教堂(當時伊斯坦布林最受崇敬的清真寺)及具象徵性的君士坦丁堡競技場(Hippodrome of Constantinople)相對。清真寺南部的大部分建築都利用了大皇宮的根基、穹頂及圓頂地下室。一些在建築地點上的宮殿,如索科盧·穆罕默德帕夏的宮殿,都須出資購買並拆除。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清真寺的建築工程始於1609年8月,由蘇丹親自主持動土儀式,艾哈邁德一世有意讓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成為他的第一個帝國清真寺。他任命著名建築師希南徒兒賽德夫哈爾·穆罕默德阿加負責這一項工程。清真寺的詳細工程記錄在八卷書籍裡,現在收藏在託卡比皇宮裡。開幕典禮舉行在1617年(1616年已有通行記錄),蘇丹可以在皇家包廂內祈禱。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在艾哈邁德一世統治後期仍未完工,直至穆斯塔法一世時。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是世上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古蹟之一,可與聖索菲亞大教堂媲美。1953年至1976年發行的土耳其里拉500元紙幣的背面印有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清真寺的外觀 :賽德夫哈爾·穆罕默德用上了大量的物料,特別是石頭及大理石,甚至從其他重要建築上調動資源。清真寺的佈局不規則,因為建築師須考慮到建築地點的限制。建築物的正面是出入口,面對競技場。此外,賽德夫哈爾·穆罕默德又參照希南第一個大型工程塞札德清真寺,具有同樣的方形四葉飾設計及廣闊的前院。

祈禱殿的上方是穹頂及半穹頂,中央穹頂的直徑是23。5米,高43米,由四條巨大的柱子支撐,這一點與埃迪爾內的塞利米耶清真寺相似。賽德夫哈爾·穆罕默德相當小心,運用了誇張的安全邊際,但卻破壞了穹頂優雅的比率。支柱的基部由複合凸狀大理石溝紋組成,而上層則著了色,由一個刻有鍍金文字的嵌條分隔開。整體具有視覺諧和的效果,將人們的目光帶到中央穹頂上。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前庭的風格與塞利米耶清真寺相似,除了邊角穹頂上的小塔。前庭的面積與清真寺相約,被一道拱廊圍繞著,兩旁都設有沐浴設施,中央的六角形水泉與庭院的大小相比略小。通往中庭的通道則自拱廊處延伸出來,半穹頂有良好的鐘乳石結構,頂上有一個較小的肋狀穹頂。庭院出入口的上方系著一條鐵鏈,只有蘇丹才可以騎著馬進入庭院,蘇丹得彎低頭進入庭院,這象徵式的動作確保了統治者在這神聖清真寺面前表現出謙卑。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脫鞋進入內部:在清真寺內部的基部及柱子上都砌上超過20000塊手工陶瓷磚瓦,全部出產自伊茲尼克,磚瓦設計超過五十種鬱金香款式。低處的磚瓦均是傳統設計的,高處的磚瓦則是各種華麗的花朵、水果及柏樹款式。這些磚瓦都是由伊茲尼克的陶藝大師監製的,但蘇丹的法令限制了建築者對磚瓦的花費,而當時磚瓦價格上漲,導致後期所使用的磚瓦欠佳。磚瓦已經褪色,釉料都變得模糊不清,而樓座牆身所用的磚瓦都回收自1574年託卡比皇宮失火後遺留的磚瓦。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上層的顏料採用主要是藍色,但素質欠佳。超過二百個設計精細的有色玻璃窗戶採納天然光線,現今則以吊燈輔助照明。在吊燈上置放了一些鴕鳥蛋,用以驅逐蜘蛛、避免蜘蛛結網。室內的裝潢包括古蘭經的經文,出自當代的書法家扎伊爾德·卡斯姆·古巴里(Seyyid Kasim Gubari)。地面鋪上了地氈,地氈由信徒捐贈,當地氈出現磨損後便會更換。

寬大的窗戶予人感覺開揚,底層的窗扉飾以碎塊形工藝(Opus sectile)。每個對話室都設有五道窗戶,部分窗戶被矇蔽,而每個半穹頂都有十四道窗戶,穹頂則有二十八道窗戶,窗戶上的有色玻璃是由威尼斯領主所送贈,大部分都被藝術價值甚低的現代窗戶取締。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室內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聖龕,聖龕由經過雕刻的大理石所造,其上是鐘乳石壁龕及雙重刻板,附近的牆壁都鋪上陶瓦,但附近的窗戶卻不太華麗。聖龕右邊有一個美輪美奐的講道壇,在星期五午間及宗教節日,阿訇會站在講道壇上講道。清真寺內被設計成無論多麼擁擠,任何人都能夠看到及聽到阿訇講道。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皇室專用的亭臺則位於東南角,包括一個講臺、一道走廊及兩間小幽靜室,可通往上層的皇室包廂。1826年土耳其新軍叛亂時,大維奇爾在幽靜室設立了總部。十道大理石製造的圓柱支撐著皇室包廂,皇室包廂內有其聖龕,飾以玉玫瑰及金箔,另有一百部古蘭經及誦經臺。燈飾在以往都輔以黃金及寶石,燈罩上都有鴕鳥蛋及水晶球,這些飾品都已被移去。牆上的牌匾寫有哈里發的名字及古蘭經經文,大抵出自十七世紀書法家卡斯姆·古巴里。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下面這是:聖索菲亞大教堂 Ayasofya Müzesi 博物館。。裡面巨大的圓頂拜占庭教堂及清真寺中的博物館,擁有眾多閃閃發亮的馬賽克裝飾,記載聖經場景。拜占庭建築典範,集教堂和清真寺於一體,是土耳其的一大象徵。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伊斯坦布林聖索菲亞大教堂坐落在藍色清真寺對面。在1453年以前,一直是拜占庭帝國的主教堂,此後被土耳其人佔領,改建成為清真寺。這是一座土耳其著名的歷史建築,始建於公元325年。而後經過戰亂損壞和一系列的重建擴建形成了今天的聖索非亞大教堂的面貌。它代表了拜占庭文化的典範,大教堂內的馬賽克壁畫可以讓你瞭解當時的歷史,領略拜占庭藝術之美。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由君士坦丁大帝為供奉智慧之神索非亞,始建於公元325年,後受損於戰亂,公元537年查士丁尼皇帝為標榜自己的文治武功進行重建。它曾作為基督教堂存在了916年,後又被改建為清真寺存在了481年。於1935年後,作博物館為對公眾開放後,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

蘇丹塞利姆二世、蘇丹穆罕默德三世、蘇丹穆拉特三世及其部分親人的陵墓、穆罕默德一世的噴泉、小學、做湯的廚房、圖書館、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的會議室及清真寺的星學家住的房間都坐落在聖索菲亞博物館內。上述文物,特別是陵墓的內飾、陶器和建築都是奧斯曼時期的佳作。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要說它的特別之處,就在於這是兩種宗教的同時並存、相互影響後的產物。而土耳其君主下令,要將其改成清真寺、抹去一切基督教的壁畫裝飾時,當時的人能夠發揮聰明才智僅以石膏蓋上保住藝術品,到了現代再由專家抹去之後,才讓基督教的光輝在這座博物館裡再現。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應該算是土耳其的景點了,它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因巨大的圓頂而聞名於世,是一幢拜占庭式建築。曾經的它是東正教基督教的大教堂,1453年被土耳其人佔領,改造成一座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到了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這裡才成為一座紀念兩種宗教文化及歷史的博物館。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由於正好碰到土耳其國慶節小長假,排隊買票觀看景區的人是人山人海。我的團友小青年,懂的找到票販子。多花了20里拉,買了門票,進去了。我們老頭老太太就沒有人家思維敏捷,門口看看算了。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接下來我們徒步前往遊船碼頭。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Eminnü (Turyol) 輪渡碼頭。土耳其伊斯坦堡省法蒂赫 Rüstem Paa Mahallesi, 郵政編碼: 34116。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博斯普魯斯海峽(伊斯坦布林海峽)是歐洲與亞洲之界。它長約30公里,最寬處寬約3700米,最窄處寬約700米。它北連黑海,南通馬爾馬拉海,海峽中央有一股由黑海流向馬爾馬拉海的急流,水面底下又有一股逆流把含鹽的海水從馬爾馬拉海帶到黑海。因魚群季節性地透過海峽往返黑海,故漁業頗盛。海峽兩岸樹木蔥鬱,村莊、遊覽勝地、華麗的住所和別墅星羅棋佈。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布林即隔著博斯普魯斯海峽與小亞細亞半島相望,是黑海沿岸國家出海第一關口。該海峽是連線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海峽將伊斯坦布林一分為二,一邊是歐洲區,另一邊是亞洲區,海面平靜,非常適合乘坐渡輪遊覽。博斯普魯斯海峽渡輪遊有分短途和長途兩種,短途有1。5和2小時兩種,長途遊是6小時,短途1。5小時的港口是Eminonu(Turyol),如果是乘坐電車到達Eminonu站後,需要穿過大橋,找到BOSPHORUS TOUR的售票視窗,從上午10點到19點,每1小時有一班大船,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最初想去伊斯坦布林就是因為這個海峽,很多年前看一座城池的記憶,對這座分割歐亞大陸的海峽非常向往。 但是真的看到覺得也不過如此,碼頭邊人山人海, 會有一些當地人在垂釣,可能乘坐遊船參觀會有不一樣的體驗吧。另外如果去託普卡比故宮得話,有一處觀景臺可以俯覽海峽,視線還不錯的。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這是在遊船上面觀看加拉塔橋。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多爾瑪巴切清真寺,多爾瑪巴切清真寺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布林,於1853年由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之母蘇丹皇太后貝茲米雅萊姆下令興建。這是新皇宮的附屬清真寺,臨海而建,巴洛克風格裝飾典雅漂亮。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多爾瑪巴切清真寺位於位於多爾馬巴赫切宮的南面,是宮殿建築群的一部分,於1853年由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之母蘇丹皇太后貝茲米雅萊姆(Bezm-i Alem Valide Sultan)下令興建。 這座臨海的清真寺有兩個宣禮塔,其內部主要是巴洛克風格的裝飾,講壇和壁龕是由紅色斑岩打造。帶有孔雀尾巴設計的圓形窗戶十分獨特,當光線從大窗戶照進來時,室內五顏六色的大理石裝潢顯得格外漂亮。

遊行記,伊斯坦布林的一天

這是多爾瑪巴赫切宮,位於伊斯坦布林的新城區,又被俗稱為奧斯曼帝國新王宮。宮殿高大寬廣,氣勢恢弘,隱約透露著曾經盛極一時的奧斯曼帝國的輝煌與富庶。“多爾瑪巴赫切”的土耳其語意為填土興建的庭院。這座宮殿是穆罕默德二世於19世紀中葉,在原有的港口結構上建起的,它地處水濱,風景秀麗,依附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歐洲沿岸上,是奧斯曼王朝最後六位蘇丹執政之所。